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新课程改革对校长角色与意识转变的需求 | 第10-11页 |
1.1.2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需求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外国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角色理论及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概述 | 第16-24页 |
2.1 角色理论与校长 | 第16-17页 |
2.1.1 角色理论述要 | 第16-17页 |
2.1.2 角色理论视野下的校长 | 第17页 |
2.2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述 | 第17-20页 |
2.2.1 领导力 | 第17-18页 |
2.2.2 校长课程领导 | 第18-19页 |
2.2.3 校长课程领导力 | 第19-20页 |
2.3 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认知 | 第20-22页 |
2.4 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任务 | 第22-24页 |
2.4.1 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22页 |
2.4.2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 第22-23页 |
2.4.3 以课程为主题:促进课程品质提升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3.1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良好表现 | 第24页 |
3.2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不足 | 第24-30页 |
3.2.1 校长课程领导角色意识的模糊 | 第25页 |
3.2.2 校长课程领导知识的缺乏 | 第25-27页 |
3.2.3 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不足 | 第27-28页 |
3.2.4 校长课程领导践行不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4.1 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受制度因素的制约 | 第30-31页 |
4.1.1 受中央集权制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30页 |
4.1.2 受评价体制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 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受校内外支持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1-34页 |
4.2.1 受教职工参与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2 受学生家长配合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3 受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 校长课程领导力发挥受校长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1 来自于校长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34页 |
4.3.2 来自于校长自身专业素养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分析 | 第36-50页 |
5.1 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课程领导角色转换意识 | 第36-39页 |
5.1.1 更新观念的主体 | 第36-37页 |
5.1.2 更新观念的内容 | 第37-38页 |
5.1.3 更新观念的方式 | 第38-39页 |
5.2 丰富课程领导知识:促进校长专业成长 | 第39-41页 |
5.2.1 校长通过自我学习促进其专业成长 | 第39-40页 |
5.2.2 组织形式多样的校长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 | 第40页 |
5.2.3 校长通过不断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 第40-41页 |
5.3 落实赋权增能:增强校长课程领导能力 | 第41-44页 |
5.3.1 实行课程领导分权,增强教师课程领导权力 | 第42-43页 |
5.3.2 实行课程领导分权,增强学生课程领导权力 | 第43页 |
5.3.3 校长应提高课程执行能力 | 第43-44页 |
5.4 积累实践经验:革新校长课程领导行为 | 第44-50页 |
5.4.1 变革课程设计与规划 | 第44-46页 |
5.4.2 革新课程评价的方法 | 第46-47页 |
5.4.3 校长应成为革新的课程领导者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