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1.1.1 恶臭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 | 第12-13页 |
1.1.3 恶臭污染物的危害 | 第13页 |
1.2 动物尸骸无害化处置过程恶臭气体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13-14页 |
1.2.1 动物尸骸无害化处置过程恶臭气体的产生 | 第13-14页 |
1.2.2 动物尸骸无害化过程恶臭气体的污染特性 | 第14页 |
1.3 恶臭污染研究概况及主要控制技术 | 第14-20页 |
1.3.1 恶臭污染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2 恶臭污染主要控制技术 | 第15-20页 |
1.4 生物除臭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1 生物除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2 生物除臭技术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5 生物滴滤塔净化恶臭气体概述 | 第22-24页 |
1.5.1 生物滴滤塔的降解机理和主要特点 | 第22-23页 |
1.5.2 生物滴滤塔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26-36页 |
2.1 疫病动物处置过程恶臭气体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26-27页 |
2.2 恶臭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 | 第27-28页 |
2.3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28页 |
2.4 反应器的设计 | 第28-29页 |
2.5 填料的选择 | 第29-30页 |
2.6 营养液的组分 | 第30页 |
2.7 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30-33页 |
2.7.1 总臭气浓度——ASTM 注射器法 | 第30-31页 |
2.7.2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第31-32页 |
2.7.3 氨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第32-33页 |
2.7.4 其他检测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33页 |
2.8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5页 |
2.8.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3-34页 |
2.8.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34-3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不同填料生物滴滤塔反应器启动特性的研究 | 第36-4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2.2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菌种的选取 | 第36-37页 |
3.3.2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 | 第37-38页 |
3.3.3 反应器的挂膜与启动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4.1 循环液 pH 随启动过程的变化情况 | 第38-40页 |
3.4.2 反应器压力损失随启动过程的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3.4.3 启动过程反应器臭气浓度的削减效果 | 第41页 |
3.4.4 启动过程反应器对 NH_3和 H_2S 的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不同填料生物滴滤塔反应器净化性能对比的研究 | 第44-53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2.2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44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4.3.1 进气浓度对反应器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气体流量对反应器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循环液喷淋量对反应器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循环液 pH 值对反应器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5 气体流量对反应器压降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生物滴滤塔抗冲击负荷性能研究及动态运行特性 | 第53-64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5.2.2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53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5.3.1 反应器非稳态下抗冲击负荷性能的研究 | 第54-55页 |
5.3.2 反应器稳态时不同气流量下运行效果 | 第55-57页 |
5.3.3 进气负荷对反应器去除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4 进气负荷对反应器去除负荷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5 反应器不同填料高度生物量的积累特性 | 第59-60页 |
5.3.6 生物滴滤塔降解 NH_3和 H_2S 产物分析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