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研究--以潍坊工商系统为例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的思路、框架和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20-21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3-3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3-26页 |
2.1.1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的定义和特点 | 第23-25页 |
2.1.2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概念和种类 | 第25-2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6-32页 |
2.2.1 风险防范理论 | 第27-29页 |
2.2.2 行政自制理论 | 第29-31页 |
2.2.3 依法行政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发展及现状 | 第32-39页 |
3.1 我国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32-34页 |
3.1.1 酝酿阶段 | 第32-33页 |
3.1.2 萌芽阶段 | 第33页 |
3.1.3 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3.2 我国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现状 | 第34-39页 |
3.2.1 工商行政执法职能进一步强化 | 第34-36页 |
3.2.2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形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潍坊工商系统行政执法风险防范个例研究 | 第39-50页 |
4.1 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现状 | 第39-43页 |
4.1.1 行政执法质量逐步提高 | 第39-40页 |
4.1.2 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 | 第40-41页 |
4.1.3 风险防范由点及面 | 第41-43页 |
4.2 存在的行政执法风险问题 | 第43-47页 |
4.2.1 执法人员自身风险 | 第43-46页 |
4.2.2 外部环境风险 | 第46-47页 |
4.3 存在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4.3.1 个人原因 | 第47-48页 |
4.3.2 政策、体制原因 | 第48-49页 |
4.3.3 环境因素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第50-61页 |
5.1 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第50-51页 |
5.1.1 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5.1.2 方向和目标 | 第51页 |
5.2 潍坊工商系统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探索 | 第51-57页 |
5.2.1 “五制一化”执法机制 | 第51-53页 |
5.2.2 行政执法“八步工作法” | 第53-55页 |
5.2.3 建立专业化执法模式 | 第55-57页 |
5.3 完善工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5.3.1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 第57-58页 |
5.3.2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 第58页 |
5.3.3 强化执法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5.3.4 完善执法内控机制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