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回顾 | 第13-23页 |
1.2.1 El Nio的模态变异特征 | 第13-17页 |
1.2.2 El Nio对东亚季风降水异常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3 El Nio与北极气候异常的联系 | 第19-2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23页 |
1.4 拟研究的科学问题 | 第23-24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4页 |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数据、方法和CAM4模拟简介 | 第27-33页 |
2.1 观测数据 | 第27-28页 |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3 NCAR气候模式CAM4模拟说明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重新审视全球变化背景下El Nio的年际变率特征 | 第33-55页 |
3.1 引言 | 第33-36页 |
3.2 两类El Nio的RC-REOF主模态 | 第36-39页 |
3.3 Nio3b和Nio4b的表现评估 | 第39-47页 |
3.4 Nio3b和Nio4b与其它ENSO指数所识别的海温异常模态的差异 | 第47-50页 |
3.5 两类El Nio的超前滞后关系及其反映出的年代际变化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和讨论 | 第52-55页 |
第四章 中部型El Nio对东亚夏季风和长江流域盛夏降水的影响分析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盛夏El Nio在整个北太平洋的整体特征 | 第56-58页 |
4.3 中部型El Nio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及盛夏长江流域降水的关系 | 第58-60页 |
4.4 盛夏中部型El Nio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异常的物理机制——利用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作对比分析 | 第60-69页 |
4.4.1 海陆热力差对比 | 第61-62页 |
4.4.2 对流层高低层环流异常特征对比 | 第62-67页 |
4.4.3 水汽输送对比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中部型El Nio抑制夏季北极加拿大海盆增暖和海冰融化 | 第71-99页 |
5.1 引言 | 第71-73页 |
5.2 观测到的El Nio模态变化与北极气候的联系 | 第73-81页 |
5.3 关键强迫区的识别 | 第81-82页 |
5.4 与El Nio模态变异相联系的对流机制差异 | 第82-83页 |
5.5 利用NCAR CAM4进行模拟验证 | 第83-85页 |
5.6 典型个例验证 | 第85-87页 |
5.7 夏季北极气候异常对El Nio指数选择的敏感性对比 | 第87-93页 |
5.8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93-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9-101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01-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论文发表 | 第123-124页 |
附录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