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生理型、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对应可育系小花叶绿体蛋白差异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8页
   ·植物雄性不育及其分类第11-16页
     ·遗传型雄性不育第11-14页
     ·生理型雄性不育第14-16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第16-23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水平研究第16-17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础第17-19页
     ·分子生物学水平第19-23页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第23-28页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概况第23-27页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试验研究第28-36页
   ·试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6页
     ·试验材料第28-29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9页
     ·小麦小花叶绿体的提纯、含量测定及完整性检验第29-30页
     ·小麦叶绿体蛋白质的制备、纯化及含量测定第30-31页
     ·小麦叶绿体蛋白质的SDS-PAGE 检测第31-32页
     ·蛋白质双向电泳、凝胶成像及胶内酶切第32-34页
     ·差异点质谱测序(MA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搜索技术第34-3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6-46页
   ·完整叶绿体的提纯、显微镜检测叶绿体完整性以及含量测定第36页
   ·叶绿体蛋白质的提取及定量检测第36-37页
   ·叶绿体蛋白质的单向SDS-PAGE 检测及分析第37-38页
   ·单核期叶绿体蛋白质的双向IEF/SDS-PAGE 检测及分析第38-46页
     ·杀雄剂 SQ-1 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单核期小麦小花叶绿体蛋白的差异分析第38-39页
     ·遗传型雄性不育系与对应可育系间单核期小麦小花叶绿体蛋白差异分析第39页
     ·生理型、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对应可育系间单核期小麦小花叶绿体蛋白的差异分析第39-41页
     ·胶内酶切及其质谱测序第41-42页
     ·数据库检索及蛋白功能验证第42-46页
第四章 讨论第46-50页
   ·完整叶绿体的提纯及样品制备第46页
   ·叶绿体蛋白定量技术第46-47页
   ·叶绿体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第47-48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嵌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mt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下一篇:两株真菌转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