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植物雄性不育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 | 第11页 |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 | 第14-22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14-15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 第15-1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7-22页 |
·差异表达技术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技术(DDRT-PCR) | 第22页 |
·cDNA-AFLP 技术 | 第22-23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 第23-24页 |
·定量PCR | 第24-25页 |
·本实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嵌合基因的克隆 | 第27-40页 |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27-28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8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中所涉及引物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小麦线粒体基因组DNA(mt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小麦叶片、花药总RNA 的提取 | 第29-30页 |
·小麦叶片和花药总RNA 的纯化 | 第30-31页 |
·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31页 |
·小麦嵌合基因的扩增 | 第31-32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2页 |
·目的片段的转化与克隆 | 第32-34页 |
·序列比较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线粒体DNA 的质量检测 | 第34-35页 |
·小麦叶片和花药总RNA 质量检测 | 第35页 |
·小麦嵌合基因的线粒体DNA 及cDNA 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小麦orf256~(kot) 和orf260~(kot) 基因的扩增序列分析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嵌合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 第40-46页 |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中所涉及引物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小麦叶片、花药总RNA 的提取,纯化及一连的合成 | 第40-41页 |
·目的基因的半定量扩增 | 第41页 |
·嵌合基因orf256 的荧光定量PCR 扩增 | 第41-42页 |
·荧光定量PCR 结果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coxI、orf260~(kot)—coxI、orf256~(kot)—coxI 半定量分析结果 | 第43页 |
·orf256~(kot) 基因和orf260~(kot)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表达的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mtDNA 消减文库的初步构建 | 第46-50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重新进行第二轮PCR 扩增 | 第46页 |
·PCR 产物的胶回收 | 第46页 |
·目的片段的转化与克隆 | 第46-47页 |
·阳性克隆检测 | 第47页 |
·序列分析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二轮PCR 产物的鉴定 | 第47-48页 |
·SSH 文库的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8页 |
·差异片段EST 的序列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1 常用溶液配方 | 第60-62页 |
附录2 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