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1页 |
1.1.1 解不等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 第9-10页 |
1.1.2 解不等式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 | 第10页 |
1.1.3 目前高中生求解不等式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4-18页 |
2.1 出声思维理论 | 第14-15页 |
2.1.1 出声思维 | 第14页 |
2.1.2 出声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2.2 学习迁移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学习迁移 | 第15页 |
2.2.2 学习迁移理论 | 第15-17页 |
2.2.3 数学学习迁移的概念及作用 | 第17-18页 |
3 高中生解不等式的现状调查 | 第18-34页 |
3.1 现状调查设计 | 第18-19页 |
3.1.1 调查的目的 | 第18页 |
3.1.2 调查的对象 | 第18页 |
3.1.3 调查方式 | 第18页 |
3.1.4 调查的内容 | 第18-19页 |
3.2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7页 |
3.3 学生解不等式的思维路径 | 第27-34页 |
3.3.1 识记水平的思维路径 | 第27-30页 |
3.3.2 理解水平的思维路径 | 第30-32页 |
3.3.3 应用水平的思维路径 | 第32-34页 |
4 高中生解不等式的错误归纳及错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高中生解不等式的错误归纳 | 第34-35页 |
4.2 高中生解不等式的错因分析 | 第35-40页 |
4.2.1 个性心理的消极因素 | 第35-36页 |
4.2.2 数学认知结构不完善引起的负迁移因素 | 第36-38页 |
4.2.3 教师的教学因素 | 第38-40页 |
5 提升高中生解不等式能力的指导策略 | 第40-45页 |
5.1 重视个性心理积极因素的培养 | 第40-41页 |
5.1.1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 第40-41页 |
5.1.2 加强学生对解不等式的重视 | 第41页 |
5.2 完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解不等式的正迁移 | 第41-43页 |
5.2.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 第41-42页 |
5.2.2 提升解不等式知识经验的概括能力 | 第42页 |
5.2.3 提高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 | 第42-43页 |
5.3 改进教学策略,加强教师示范作用 | 第43-45页 |
5.3.1 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 | 第43-44页 |
5.3.2 加强教师示范作用 | 第44-45页 |
6 结论和研究的不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