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理论阐释 | 第13-21页 |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内涵 | 第13-17页 |
1.信仰的概念 | 第13-14页 |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 第14-16页 |
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1.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教育的理论 | 第17-19页 |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教育的理论 | 第19-21页 |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 | 第21-32页 |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21-23页 |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育方式增多 | 第21-22页 |
2.大学生理想信念积极向上 | 第22-23页 |
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效果明显 | 第23页 |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1.教育目标针对性不足 | 第24-25页 |
2.教育内容与实际偏离 | 第25-26页 |
3.教育方法稍显陈旧 | 第26-27页 |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7-32页 |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2.学校教育有效性不足 | 第29-30页 |
3.学生个人信仰态度消极 | 第30-32页 |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措施 | 第32-44页 |
(一)确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 | 第32-35页 |
1.主导性原则 | 第32-33页 |
2.渗透性原则 | 第33-34页 |
3.层次性原则 | 第34-35页 |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 | 第35-39页 |
1.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核心目标 | 第35-36页 |
2.以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 | 第36-37页 |
3.以确立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为基本目标 | 第37-39页 |
(三)完善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方法 | 第39-44页 |
1.理论教育法 | 第39页 |
2.自我教育法 | 第39-40页 |
3.启悟教育法 | 第40-41页 |
4.价值澄清法 | 第41页 |
5.比较教育法 | 第41-42页 |
6.情感体验法 | 第42页 |
7.新媒体推广法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