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关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第9-10页
        1.2.2 关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第10-11页
        1.2.3 关于信息熵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第11-12页
        1.2.4 关于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第12-13页
        1.2.5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第13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1.5.1 研究特色第17页
        1.5.2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2.1.1 城市土地和建设用地的内涵界定第18-19页
        2.1.2 城市建设用结构的内涵界定第19-20页
        2.1.3 信息熵的内涵第20-21页
        2.1.4 灰色关联度的内涵第21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7页
        2.2.1 土地报酬理论第21-22页
        2.2.2 信息熵理论第22-24页
        2.2.3 灰色系统理论第24-25页
        2.2.4 经济增长理论第25-27页
第3章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第27-29页
    3.1 数据来源第27页
    3.2 数据处理第27-29页
第4章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现状及信息熵演变分析第29-43页
    4.1 长株潭地区概况第29-31页
        4.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29页
        4.1.2 自然条件状况第29-30页
        4.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30页
        4.1.4 长株潭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第30-31页
    4.2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现状与特征第31-38页
        4.2.1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现状第31-34页
        4.2.2 长株潭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变化及特征第34-38页
    4.3 长株潭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第38-43页
        4.3.1 长株潭经济发展现状第38-39页
        4.3.2 长株潭经济发展特征第39-43页
第5章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3-62页
    5.1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的理论分析第43-45页
        5.1.1 经济发展各阶段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特征第43-44页
        5.1.2 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分析第44-45页
    5.2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的实证分析第45-60页
        5.2.1 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因子指标选取第45-52页
        5.2.2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主导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52-58页
        5.2.3 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各要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第58-60页
    5.3 实证研究结论及结果分析第60-62页
        5.3.1 实证研究结论第60-61页
        5.3.2 结果分析第61-62页
第6章 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62-64页
    6.1 加快“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第62页
    6.2 提高建设用地结构的有序性第62页
    6.3 土地市场化,实现建设用地资源低效率向高效率转移第62-63页
    6.4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第63页
    6.5 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创造消费需求第63页
    6.6 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第63页
    6.7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生态新家园第63-6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7.1 研究结论第64页
    7.2 研究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共资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研究--以南昌市高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动态规划的房地产多项目多阶段资金分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