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和《甘露》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厨房》概述 | 第13-22页 |
第一节《厨房》的创作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厨房》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15-18页 |
一、美影和雄一 | 第15-17页 |
二、惠理子 | 第17-18页 |
第三节“厨房”的象征意义 | 第18-22页 |
一、“厨房”、“台所”和“キッチン” | 第18-20页 |
二、“厨房”的象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甘露》概述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论《甘露》的创作 | 第22-24页 |
一、《甘露》的结构 | 第22-23页 |
二、复杂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甘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24-27页 |
一、朔美 | 第24-25页 |
二.母亲和荣子 | 第25-26页 |
三.宽面条 | 第26-27页 |
第三节“甘露”的象征意义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吉本芭娜娜第一期作品的主题及深化 | 第30-41页 |
第一节 第一期作品的共同点 | 第30-33页 |
一、主人公大都是年轻女性 | 第30页 |
二、“死亡”是给予读者最为深刻的印象 | 第30-31页 |
三、传统家庭的解体 | 第31-32页 |
四.模糊的性别界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主题的深化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主题的深化原因 | 第34-41页 |
一、个人主观原因 | 第34-37页 |
二.社会客观原因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吉本芭娜娜第一期作品的超现实表现 | 第41-51页 |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概述 | 第41-43页 |
一、超现实主义的形成 | 第41-42页 |
二、超现实主义文学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厨房》中的超现实表现 | 第43-46页 |
一、女主人公—美影的生活经历 | 第44页 |
二、变性人—惠理子 | 第44-45页 |
三、梦境共享 | 第45页 |
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转换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甘露》中的超现实表现 | 第46-48页 |
一、“另一个世界”的设置 | 第46-47页 |
二、超能力者们 | 第47-48页 |
第四节 超现实表现中的现实及社会意义 | 第48-51页 |
一、超现实表现中的现实 | 第48-49页 |
二、超现实表现的社会意义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