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的成因及其创作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的缘起 | 第16-22页 |
一、漫游漂泊的生存体验 | 第17-18页 |
二、“反思者”在理性危机下的救赎意识 | 第18-22页 |
第二节 贯穿勒克莱齐奥小说创作中的非洲情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非洲情结下理想世界的构建 | 第24-40页 |
第一节 非洲自然世界的丰富意蕴 | 第24-33页 |
一、水——生命与毁灭 | 第24-27页 |
二、大地—归宿与能量 | 第27-30页 |
三、太阳—敬畏与希望 | 第30-33页 |
第二节 结构主义视域下非洲情结小说的二元解读 | 第33-40页 |
第三章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作品的创作特色与思想内涵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的创作特色 | 第40-43页 |
一、寓言性 | 第40-41页 |
二、传记性 | 第41-42页 |
三、理想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作品的思想内涵 | 第43-47页 |
一、批判现代都市的物质文明 | 第43-44页 |
二、回归纯真的原始世界 | 第44-45页 |
三、寻求本真的人性之旅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小说的现实意义 | 第47-58页 |
第一节 地域视角下非洲世界的突破 | 第47-53页 |
一、非洲世界的再现与突破 | 第48-50页 |
二、对个体身份与民族认同危机的理性透视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勒克莱齐奥非洲情结写作中的人文关怀 | 第53-58页 |
一、边缘人的哀思 | 第53-55页 |
二、异域文明的强烈表达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