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20世纪中国声乐留学生群体特征研究(1949-1959)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7页
    一、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页
        (三) 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建国之初中国声乐留学生留学背景分析第17-26页
    一、建国之初我国政治与外交背景分析第17-19页
        (一) 国内情况——社会凋敝,百业待兴第17-18页
        (二) 国际情况——西方国家的敌对第18页
        (三) 历史的选择——向苏联等友好国家学习第18-19页
    二、建国之初中外声乐文化发展概略第19-26页
        (一) 中国第20-21页
        (二) 苏联第21-22页
        (三) 保加利亚第22-24页
        (四) 法国第24-26页
第二章 建国之初我国声乐留学生群体特征分析第26-54页
    一、经过严格而复杂的选拔程序是出国留学的前提第26-27页
    二、留学人员构成具有多样性第27-31页
    三、留学前大多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且对音乐充满挚爱之情第31-34页
        (一) 他(她)们自幼热爱音乐,痴迷于歌唱艺术,深受家庭的熏染和影响第31-32页
        (二) 大多接受了系统地音乐教育且具有多年声乐表演经历第32-34页
    四、留学基本以国家公派为主,留学国家基本是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第34-36页
    五、留学期间普遍刻苦攻读、勤学善思,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第36-38页
    六、留学归国后对中国的声乐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第38-54页
        (一) 在声乐演唱方面的成就第38-40页
        (二) 声乐教学方面的成就第40-49页
        (三) 在学术理论方面的成就第49-54页
第三章 建国初期声乐留学生典型人物概述第54-61页
    一、葛朝祉第54-56页
    二、郭淑珍第56-57页
    三、吴天球第57-58页
    四、施鸿鄂第58-59页
    五、胡宝善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障题材电影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
下一篇:浅析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