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实验研究 | 第11-40页 |
| 实验一 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2-26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12-14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12-14页 |
| 2.检测项目 | 第14-17页 |
| 2.1 一般情况 | 第14页 |
| 2.2 ECG监测 | 第14页 |
| 2.3 血清心肌酶cTnI测定 | 第14-16页 |
| 2.4 病理形态学 | 第16-17页 |
| 3.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 4.结果 | 第18-25页 |
| 4.1 一般情况 | 第18页 |
| 4.2 ECG变化 | 第18-21页 |
| 4.3 血清cTnI浓度 | 第21-22页 |
| 4.4 病理形态学 | 第22-25页 |
| 5.结论 | 第25-26页 |
| 实验二 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26-31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2.检测项目 | 第27-28页 |
| 2.1 血清IL-1β 取材方法 | 第27页 |
| 2.2 血清IL-1β 测量步骤 | 第27-28页 |
| 3.数据分析 | 第28页 |
| 4.结果 | 第28-30页 |
| 5.结论 | 第30-31页 |
| 实验三 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1-40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2.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 和IFNγ 基因的表达 | 第32-34页 |
| 2.1 引物设计 | 第32页 |
| 2.2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 3.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4.结果 | 第35-39页 |
| 4.1 扩增效率检测 | 第35页 |
| 4.2 缺血心肌组织目的基因检测 | 第35-39页 |
| 5.结论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8页 |
| 1.针刺预处理 | 第40页 |
| 2.针刺取穴依据 | 第40页 |
| 3.针刺对心肌IRI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40-45页 |
| 3.1 针刺对心肌IRI损伤心肌酶谱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2 针刺对心肌IRI炎症细胞因子TNF、IL-1β 和IFNγ 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针刺预处理对心肌IRI的保护作用机制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综述 | 第56-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查新报告 | 第68-79页 |
| 论文著作 | 第79-91页 |
| 科研课题 | 第91-97页 |
| 详细摘要 | 第97-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