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油气层物理论文

孤东油田九区馆上段4-6砂层组隔夹层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1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1.1 选题的依据第10页
        1.1.2 选题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隔夹层特征第11-13页
        1.2.2 隔夹层井间预测第13-14页
        1.2.3 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3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8-19页
    2.2 地层发育特征第19-20页
    2.3 储层特征第20-21页
    2.4 勘探开发现状第21-23页
第三章 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第23-30页
    3.1 地层划分和对比原则第23-24页
        3.1.1 等时划分原则第23页
        3.1.2 同一级次原则第23-24页
    3.2 地层对比的方法第24-29页
        3.2.1 砂体的划分第24-26页
        3.2.2 标志层的选择第26-27页
        3.2.3 骨架剖面的建立第27-29页
    3.3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结果第29-30页
第四章 沉积特征研究第30-47页
    4.1 研究区沉积背景第30页
    4.2 沉积相标志第30-34页
        4.2.1 岩矿特征第30-32页
        4.2.2 粒度分析第32-34页
        4.2.3 沉积构造第34页
        4.2.4 测井相分析第34页
    4.3 沉积微相特征第34-37页
        4.3.1 河道充填亚相第35页
        4.3.2 心滩亚相第35-36页
        4.3.3 河道边缘亚相第36页
        4.3.4 泛滥平原亚相第36-37页
        4.3.5 废弃河道亚相第37页
    4.4 单井相分析第37-39页
    4.5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39-45页
        4.5.1 68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39-40页
        4.5.2 63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0-41页
        4.5.3 61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1-42页
        4.5.4 55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2页
        4.5.5 53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2-43页
        4.5.6 52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3页
        4.5.7 45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3-44页
        4.5.8 42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展布第44-45页
    4.6 沉积演化及沉积相模式第45-47页
        4.6.1 沉积演化分析第45页
        4.6.2 沉积模式第45-47页
第五章 隔夹层识别及成因第47-55页
    5.1 单井隔夹层类型研究第47-49页
    5.2 隔夹层的岩电特征第49-50页
    5.3 隔夹层的识别标准第50-52页
        5.3.1 隔夹层识别依据第50-51页
        5.3.2 隔夹层物性标准第51页
        5.3.3 隔夹层识别标准的建立第51-52页
    5.4 隔夹层成因第52-55页
        5.4.1 沉积作用形成的泥粉质隔夹层第52-54页
        5.4.2 成岩作用形成的钙质隔夹层第54-55页
第六章 隔夹层分布第55-71页
    6.1 隔层平面分布特征第55-59页
    6.2 夹层平面分布特征第59-64页
    6.3 隔夹层空间分布特征第64-71页
        6.3.1 储层建模的原理和方法第64页
        6.3.2 隔夹层建模的过程第64-71页
第七章 隔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第71-76页
    7.1 隔夹层对油气的控制机理第71-72页
    7.2 隔夹层的稳定性第72-73页
    7.3 隔夹层分布位置第73-74页
    7.4 隔夹层产状第74-75页
    7.5 油气开采措施第75-76页
结论与认识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各向异性介质高斯束偏移方法研究
下一篇:孤南洼陷周缘沙河街组岩性油藏成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