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专利权穷竭原则概述 | 第14-16页 |
第一节 专利权穷竭原则的概念 | 第14页 |
第二节 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起源 | 第16-18页 |
一、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法律基础 | 第16-17页 |
二、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确立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发展特点 | 第18-19页 |
一、专利权的绝对穷竭 | 第18页 |
二、专利权的相对穷竭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19-20页 |
二、产业因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的经典判例 | 第21-32页 |
第一节 19世纪:“绝对穷竭”:Adams案 | 第21-22页 |
第二节 20世纪:“绝对穷竭”与“相对穷竭”的交锋 | 第22-27页 |
一、Dick案和Motion Picture案 | 第22-24页 |
二、Univis案和Mallinchrodt v.Medipart案 | 第24-27页 |
第三节 21世纪后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合理适用 | 第27-32页 |
一、Quanta案——“绝对穷竭”的补充完善 | 第27-29页 |
二、Bowman案——“相对穷竭”在个别产业的特别适用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我国专利权穷竭原则发展现状及其与美国相比较 | 第32-36页 |
第一节 专利权穷竭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专利权穷竭原则在我国的司法现状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美国专利权穷竭原则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专利权穷竭原则制度的完善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充实专利权的绝对穷竭适用范围并在立法上确立相对穷竭 | 第36-38页 |
一、充实专利权的绝对穷竭适用范围 | 第37页 |
二、在立法上确立专利权的相对穷竭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明确限制性条款的有效要件 | 第38-40页 |
一、必须符合《合同法》有关规定 | 第38页 |
二、不得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