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概述第10-19页
    1.1 宪法监督的概念第10-12页
        1.1.1 宪法监督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1.1.2 宪法监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1-12页
    1.2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第12-13页
    1.3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逻辑结构第13-16页
        1.3.1 宪法监督的主体第13-14页
        1.3.2 宪法监督的对象第14-15页
        1.3.3 宪法监督的程序第15-16页
        1.3.4 宪法监督的后果第16页
    1.4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价值取向第16-19页
        1.4.1 稳定宪法秩序,保证人民民主第16-17页
        1.4.2 维护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第17-19页
第2章 中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9-25页
    2.1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难满足宪法监督需要第19-20页
        2.1.1 缺乏专职的监督主体第19-20页
        2.1.2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职权冲突第20页
    2.2 缺乏明确的监督对象第20-21页
    2.3 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第21-22页
    2.4 缺乏有力的违宪制裁第22页
    2.5 缺乏严密的启动、审查程序第22-23页
        2.5.1 宪法监督启动程序随意第22-23页
        2.5.2 宪法监督程序规定粗疏第23页
    2.6 公民启动宪法监督程序困难第23-24页
    2.7 缺乏制约宪法监督权机制第24-25页
第3章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第25-39页
    3.1 关于宪法监督模式的构想第25-29页
        3.1.1 宪法监督一元制模式第25-27页
        3.1.2 宪法监督复合制模式第27-28页
        3.1.3 笔者评述第28-29页
    3.2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初步完善第29-36页
        3.2.1 宪法委员会的主体设置第29-30页
        3.2.2 宪法委员会的监督对象第30-31页
        3.2.3 宪法委员会的监督程序第31-33页
        3.2.4 宪法委员会的监督标准第33-35页
        3.2.5 宪法委员会的监督后果第35-36页
    3.3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深化完善第36-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乏氧靶向的吲哚喹喔啉氧化物及香豆素乏氧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