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5页 |
1.1 研究背景:“问题标签”带来错误自我认知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5 理论视角 | 第21-22页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2 小组工作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2.1 社会工作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2.2 利用标签理论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3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准备阶段 | 第27-33页 |
3.1 确定组员、建立专业关系 | 第27页 |
3.2 案主情况分析、问题界定 | 第27-29页 |
3.3 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和方案 | 第29-32页 |
3.4 确定小组活动的实践原则 | 第32-33页 |
4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 | 第33-49页 |
4.1“破冰”游戏和签订小组协议 | 第33页 |
4.2 第一阶段小组活动:“解构标签”,改变错误自我认知 | 第33-38页 |
4.3 第二阶段小组活动:“重构自我”,树立正确自我认知 | 第38-43页 |
4.4 第三阶段小组活动:“展望未来”,摆脱标签束缚 | 第43-46页 |
4.5 第四阶段小组活动:“成果巩固”,巩固正确自我认知 | 第46-48页 |
4.6 小组活动结束工作:“你好,明天” | 第48-49页 |
5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评估 | 第49-52页 |
5.1“新希望”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 第49页 |
5.2“新希望”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 第49-52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52-54页 |
6.1 基本结论:小组工作方法适用于解决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 | 第52-53页 |
6.2 反思:巩固工读学生的正确自我认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附录 1:小组协议 | 第58-59页 |
附录 2:活动满意度评估表 | 第59-60页 |
附录 3:访谈记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