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论: 问题的提出(研究必要性) | 第16-27页 |
一、 案例的引入 | 第16-23页 |
二、 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23-27页 |
第一章 欺瞒交易概说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欺瞒交易的涵义及特点 | 第27-35页 |
一、 类型思维及其刑法方法论意义 | 第27-29页 |
二、 类型思维中的欺瞒交易 | 第29-30页 |
三、 欺瞒交易的涵义及用语的选择 | 第30-32页 |
四、 欺瞒交易的类型特征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欺瞒交易的社会危害 | 第35-39页 |
一、 欺瞒交易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 第36-37页 |
二、 欺瞒交易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 第37-38页 |
三、 欺瞒交易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第38页 |
四、 欺瞒交易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的基石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我国欺瞒交易刑法规制的现状及不足 | 第39-44页 |
第二章 欺瞒交易法律规制的域外考察 | 第44-67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44-52页 |
一、 美国联邦经济犯罪的立法概述 | 第44-45页 |
二、 美国经济犯罪中欺瞒交易的主要类型 | 第45-50页 |
三、 美国经济犯罪中欺瞒交易规制的特点及启示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德国 | 第52-63页 |
一、 德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概述 | 第52-53页 |
二、 德国经济犯罪中欺瞒交易的主要类型 | 第53-61页 |
三、 德国经济犯罪中欺瞒交易规制的特点及启示 | 第61-63页 |
第三节 日本 | 第63-67页 |
一、 日本欺瞒交易与经济立法概述 | 第63-66页 |
二、 日本经济犯罪中欺瞒交易规制的特点与启示 | 第66-67页 |
第三章 欺瞒交易犯罪化的必要性和限度 | 第67-90页 |
第一节 刑法介入市场经济的依据 | 第67-72页 |
一、 市场经济理论之嬗变 | 第67-68页 |
二、 刑法介入市场经济的依据 | 第68-72页 |
第二节 欺瞒交易犯罪化的必要性 | 第72-79页 |
一、 欺瞒交易犯罪化符合入罪依据 | 第72-77页 |
二、 欺瞒交易犯罪化是严密法网的需要 | 第77-78页 |
三、 欺瞒交易犯罪化符合当前经济刑法立法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78-79页 |
第三节 欺瞒交易犯罪化的限度 | 第79-90页 |
一、 必须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 | 第81-84页 |
二、 必须符合处罚的公平性 | 第84-86页 |
三、 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可能有益的行为暂不犯罪化 | 第86-90页 |
第四章 我国欺瞒交易刑法规制的构建与完善 | 第90-106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欺瞒交易刑法规制的理论构想 | 第90-97页 |
一、 欺瞒交易的刑事政策从“轻轻重重”到全面干预 | 第90-91页 |
二、 欺瞒交易刑法规制重构的基本原则 | 第91-94页 |
三、 欺瞒交易刑法规制重构的价值选择 | 第94-96页 |
四、 欺瞒交易刑法规制重构的技术选择 | 第96-97页 |
第二节 欺瞒交易犯罪的客观构造 | 第97-102页 |
一、 以结果犯为原则,以行为犯为例外 | 第97-99页 |
二、 欺瞒行为 | 第99-101页 |
三、 危害结果及犯罪情节 | 第101页 |
四、 被害人过错对欺瞒交易责任分配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第三节 欺瞒交易犯罪的主观构造 | 第102-105页 |
一、 “非法占有目的”正本清源 | 第102-104页 |
二、 欺瞒交易的主观构造 | 第104-105页 |
第四节 欺瞒交易犯罪的刑罚配置 | 第105-106页 |
一、 不设死刑 | 第105页 |
二、 增加禁止令 | 第105页 |
三、 增加资格刑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欺瞒交易的刑民界分 | 第106-131页 |
第一节 刑民关系的理论聚讼 | 第106-113页 |
一、 刑法从属性说与刑法独立性说 | 第106-110页 |
二、 违法多元论与违法一元论 | 第110-113页 |
第二节 欺瞒交易的刑民界分 | 第113-119页 |
一、 主观方面 | 第113-115页 |
二、 客观危害 | 第115-116页 |
三、 因果关系 | 第116-117页 |
四、 法律责任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欺瞒交易刑民交织的破解 | 第119-13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9-121页 |
二、 “先刑后民”的选择初衷 | 第121-122页 |
三、 “先刑后民”的实践悖论 | 第122-123页 |
四、 欺瞒交易刑民交织破解的应然之道 | 第123-131页 |
结语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后记 | 第141-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