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改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5页
        1.基本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23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概念第15-17页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第17-19页
        1.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主体第17-18页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客体第18页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第18-19页
        4.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方式第19页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功能第19-20页
        1.服务功能第19页
        2.教育功能第19-20页
        3.实践功能第20页
        4.研究功能第20页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1.人职匹配理论第20-21页
        2.生涯规划理论第21页
        3.人格发展理论第21页
        4.心理动力论第21-23页
二、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3-30页
    (一)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现状分析第23-25页
        1.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第23-24页
        2.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第24页
        3.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第24-25页
        4.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初见成效第25页
    (二)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1.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第26-27页
        2.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容简单第27-28页
        3.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方式传统第28-30页
三、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经验与启示第30-37页
    (一)国外高校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经验第30-33页
        1.美国高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第30-31页
        2.英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第31页
        3.加拿大高校提供工作实习第31-32页
        4.日本高校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第32-33页
    (二)国内高校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经验第33-35页
        1.南开大学坚持开展精准指导服务第33-34页
        2.黑龙江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第34页
        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第34页
        4.南京理工大学充分发挥智慧就业平台的作用第34-35页
    (三)国内外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启示第35-37页
        1.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第35页
        2.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第35-36页
        3.提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第36-37页
四、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改进对策第37-48页
    (一)明确陕西民办高校各级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分工第37-38页
        1.就业指导委员会第37页
        2.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第37-38页
        3.院系就业指导机构第38页
    (二)加强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第38-41页
        1.专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38-39页
        2.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第39-40页
        3.辅导员队伍建设第40页
        4.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第40-41页
    (三)丰富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第41-44页
        1.制定连贯的就业指导教学计划第41-42页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第42-43页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第43-44页
    (四)改进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方式第44-48页
        1.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44-45页
        2.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第45页
        3.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第45-46页
        4.加强信息化服务支持第46页
        5.建立健全就业联动机制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以MD学院为例
下一篇:自媒体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