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外壳环流和暂态地电位升高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GIS外壳环流和暂态地电位升高简介 | 第11-13页 |
·GIS外壳环流的起因 | 第11-12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的起因 | 第12-13页 |
·GIS外壳环流和暂态地电位升高的危害 | 第13-14页 |
·VFTO的危害 | 第13页 |
·GIS外壳环流的危害 | 第13-14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的危害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对GIS中VFTO的研究 | 第14-15页 |
·对GIS外壳坏流的研究 | 第15页 |
·对暂态地电位升高的研究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GIS基本电路的研究 | 第17-43页 |
·VFTO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GIS中主要部件模型 | 第18-19页 |
·其他电气部件的模型 | 第19-20页 |
·GIS母线参数计算 | 第20-26页 |
·GIS电气参数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 第20-22页 |
·有限元法分析 | 第22-26页 |
·接地装置模型 | 第26-31页 |
·分布参数效应 | 第28-30页 |
·GIS的安全接地 | 第30-31页 |
·GIS的基础接地 | 第31页 |
·基本单元的VFTO的相关分析 | 第31-41页 |
·隔离开关的弧道电阻影响 | 第32-35页 |
·变压器入口电容的影响 | 第35-37页 |
·电缆长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GIS母线残余电压的影响 | 第40-41页 |
·VFTO的抑制措施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GIS外壳环流的研究 | 第43-51页 |
·GIS环流基本机理 | 第43-44页 |
·建立环流模型 | 第44-46页 |
·GIS外壳环流特性的研究 | 第46-48页 |
·GIS外壳环流的抑制措施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暂态地电位升高的研究 | 第51-67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的基本机理 | 第51-53页 |
·绝缘配合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建模仿真研究 | 第54-6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特性研究 | 第56-64页 |
·暂态地电位升高的抑制措施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GIS系统仿真验证 | 第67-7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GIS系统中VFTO的研究及过电压统计 | 第68-73页 |
·GIS系统中外壳环流的研究 | 第73页 |
·GIS系统中暂态地电位升高的研究 | 第73-74页 |
·具体GIS系统的改进措施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