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氮掺杂纳米碳纤维及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静电纺丝法第13-17页
        1.1.1 静电纺丝法原理第14页
        1.1.2 静电纺丝法装置第14-16页
        1.1.3 静电纺丝影响因素第16页
        1.1.4 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第16-17页
    1.2 超级电容器第17-20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第18-19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19-20页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1 碳电极材料第20页
        1.3.2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20-21页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21页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三聚氰胺改性聚丙烯腈基微纳米纤维膜的电纺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3-40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7页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3-24页
            2.2.1.1 实验原料第23页
            2.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2 实验步骤第24-26页
            2.2.2.1 纺丝液的配制第24-25页
            2.2.2.2 纺丝实验第25-26页
        2.2.3 测试与表征第26-27页
            2.2.3.1 纺丝液表观粘度测试第26页
            2.2.3.2 光学显微镜测试第26页
            2.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第26页
            2.2.3.4 热重和差热测试第26页
            2.2.3.5 扫描电镜测试第26-27页
            2.2.3.6 拉伸性能测试第27页
            2.2.3.7 亲疏水性能测试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8页
        2.3.1 电纺工艺参数的探究第27-32页
            2.3.1.1 纺丝液浓度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第27-29页
            2.3.1.2 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第29-30页
            2.3.1.3 纺丝液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第30-32页
        2.3.2 微纳米纤维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第32-38页
            2.3.2.1 FTIR分析第32-33页
            2.3.2.2 TG分析第33-34页
            2.3.2.3 SEM分析第34-35页
            2.3.2.4 力学性能分析第35-37页
            2.3.2.5 亲疏水性能分析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第40-63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4页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0-42页
            3.2.1.1 实验所用药品第40-41页
            3.2.1.2 实验所用仪器第41-42页
        3.2.2 实验步骤第42-43页
            3.2.2.1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第42页
            3.2.2.2 测试电极的制备与电解液的配制第42-43页
        3.2.3 表征与测试第43-44页
            3.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第43页
            3.2.3.2 热重和差热分析测试第43页
            3.2.3.3 扫描电镜测试第43页
            3.2.3.4 X射线衍射测试第43页
            3.2.3.5 拉曼光谱测试第43页
            3.2.3.6 比表面积测试和孔径分布测试第43-44页
            3.2.3.7 有机元素分析测试第44页
            3.2.3.8 XPS测试第44页
            3.2.3.9 电化学电容性能测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61页
        3.3.1 预氧化工艺的确定第44-47页
            3.3.1.1 预氧化机理分析第44-45页
            3.3.1.2 热重和差热分析第45-46页
            3.3.1.3 不同预氧化温度下纤维膜的光学图像分析第46-47页
        3.3.2 预氧化纤维膜的分析第47-51页
            3.3.2.1 FTIR分析第47-48页
            3.3.2.2 SEM分析第48-49页
            3.3.2.3 XRD分析第49-50页
            3.3.2.4 Raman分析第50-51页
        3.3.3 微纳米碳化纤维膜的分析第51-57页
            3.3.3.1 形貌分析第51-53页
            3.3.3.2 有机元素分析和XPS分析第53-55页
            3.3.3.3 XRD分析第55页
            3.3.3.4 Raman分析第55-56页
            3.3.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56-57页
        3.3.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7-61页
            3.3.4.1 循环伏安测试分析第57-58页
            3.3.4.2 恒流充放电分析第58-59页
            3.3.4.3 交流阻抗谱图分析第59-60页
            3.3.4.4 循环性能及倍率特性分析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纤维/氢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3-80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实验部分第63-66页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4.2.1.1 实验材料第63-64页
            4.2.1.2 实验仪器第64页
        4.2.2 纳米碳纤维/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4-65页
            4.2.2.1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第64-65页
            4.2.2.2 纳米碳纤维/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5页
        4.2.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65页
        4.2.4 结构表征与形貌测试第65-66页
            4.2.4.1 红外测试第65页
            4.2.4.2 XRD测试第65页
            4.2.4.3 热重测试第65页
            4.2.4.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第65页
            4.2.4.5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第65-66页
            4.2.4.6 电化学电容性能测试第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8页
        4.3.1 水热工艺的研究第66-69页
            4.3.1.1 水热温度考察第66-67页
            4.3.1.2 水热反应时间考察第67页
            4.3.1.3 不同纳米碳纤维基体考察第67-68页
            4.3.1.4 基体预先氧化处理的考察第68-69页
        4.3.2 结构和形貌分析第69-74页
            4.3.2.1 FTIR分析第69-70页
            4.3.2.2 XRD分析第70-71页
            4.3.2.3 TG分析第71-72页
            4.3.2.4 SEM和TEM分析第72-73页
            4.3.2.5 氮气吸附-脱附和孔径分布分析第73-74页
        4.3.3 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4-78页
            4.3.3.1 CV曲线分析第74-75页
            4.3.3.2 恒流充放电分析第75-76页
            4.3.3.3 交流阻抗测试分析第76-77页
            4.3.3.4 倍率特性和循环性能分析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5 结论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附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近红外荧光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壳聚糖碱性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