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钢管脚手架二阶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钢管脚手架节点半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钢管脚手架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径 | 第18-20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考虑线性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钢管脚手架分析模型 | 第21-53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考虑线性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梁柱单元 | 第22-39页 |
2.2.1 梁柱单元的基本微分方程 | 第22-24页 |
2.2.2 考虑二阶效应的立杆单元 | 第24-30页 |
2.2.3 考虑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水平杆单元 | 第30-36页 |
2.2.4 梁柱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 第36-38页 |
2.2.5 水平杆单元的非节点荷载处理 | 第38-39页 |
2.3 梁柱单元刚度方程求解的直接迭代法 | 第39-42页 |
2.4 对比分析与验证 | 第42-52页 |
2.4.1 计算精度的验证分析 | 第45-47页 |
2.4.2 线性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47-52页 |
2.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考虑非线性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钢管脚手架分析模型 | 第53-73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考虑非线性节点半刚性的弯矩-转角模型 | 第53-55页 |
3.3 梁柱单元刚度方程的非线性求解方法 | 第55-66页 |
3.3.1 荷载控制的牛顿-拉普森迭代法 | 第56-58页 |
3.3.2 单元内力的计算以及不平衡力的求解 | 第58-61页 |
3.3.3 计算流程 | 第61-66页 |
3.4 对比分析与验证 | 第66-71页 |
3.4.1 计算精度的验证分析 | 第66-68页 |
3.4.2 非线性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68-71页 |
3.5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钢管模板支撑体系的现场试验 | 第73-134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73-76页 |
4.2.1 满堂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73-74页 |
4.2.2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 第74-76页 |
4.2.3 承插型键槽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76页 |
4.3 现场测试方案 | 第76-91页 |
4.3.1 测试仪器 | 第77-78页 |
4.3.2 测点布置 | 第78-83页 |
4.3.3 测试内容 | 第83-91页 |
4.4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第91-133页 |
4.4.1 满堂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91-105页 |
4.4.2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 第105-116页 |
4.4.3 承插型键槽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116-133页 |
4.5 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五章 基于现场试验数据的规范校准及模型验证分析 | 第134-158页 |
5.1 引言 | 第134页 |
5.2 满堂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134-142页 |
5.2.1 规范校准分析 | 第134-139页 |
5.2.2 模型验证分析 | 第139-142页 |
5.3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 第142-148页 |
5.3.1 规范校准分析 | 第142-145页 |
5.3.2 模型验证分析 | 第145-148页 |
5.4 承插型键槽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 | 第148-156页 |
5.4.1 规范校准分析 | 第148-152页 |
5.4.2 模型验证分析 | 第152-156页 |
5.5 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8-1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58-15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5页 |
附录A 钢管模板支撑体系现场测试数据 | 第165-200页 |
附录B 钢管脚手架计算软件 | 第200-216页 |
B.1 软件特点 | 第200页 |
B.2 软件功能 | 第200-202页 |
B.3 软件安装说明 | 第202-207页 |
B.4 软件使用步骤 | 第207-214页 |
B.4.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软件 | 第207-211页 |
B.4.2 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计算软件 | 第211-214页 |
B.5 报错处理 | 第214-215页 |
B.6 其他注意事项 | 第215-216页 |
致谢 | 第216-2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第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