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法学论文

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选题背景第12-14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4-19页
     ·双重否定构式、句式还是结构第14-16页
     ·否定标记第16-19页
   ·研究主旨及研究方法第19-21页
     ·研究主旨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理论背景第21-26页
     ·自然语言的逻辑第21-23页
     ·会话含义理论第23-26页
   ·语料来源第26页
   ·论文的基本格局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2章 双重否定的界定第28-55页
   ·汉语双重否定界定研究述评第28-35页
     ·双重否定的含义及界定第28-31页
     ·双重否定范围的划分第31-34页
     ·双重否定与肯定的关系第34-35页
   ·英语双重否定界定研究述评第35-40页
     ·双重否定的定义第35-38页
     ·双重否定的划分第38-40页
     ·双重否定与肯定的关系第40页
   ·论文对双重否定的定义第40-42页
   ·双重否定与肯定的对应关系第42-47页
     ·矛盾关系第42-43页
     ·对立关系第43-45页
     ·语义强度等级第45-46页
     ·双重否定与肯定的对应关系第46-47页
   ·易混非双重否定结构的理据分析第47-53页
     ·假设和条件复句的逻辑转换第47-48页
     ·否定一致与连续否定的句法结构特征第48-51页
     ·叙实动词的预设及蕴涵关系第51-52页
     ·语用否定的语义等级第52-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双重否定的范畴第55-66页
   ·双重否定范畴划分述评第55-58页
     ·语气强弱分类第55-56页
     ·否定词词性分类第56页
     ·语法单位分类第56-57页
     ·句法结构分类第57页
     ·语义、语表及语用分类第57-58页
   ·语用因素对双重否定的作用第58-59页
   ·双重否定范畴划分的理论基础第59-61页
     ·交际意义两分法第59页
     ·莱文森三层次意义理论第59-61页
     ·“直陈义”的概念第61页
   ·汉英双重否定范畴划分的准则第61-63页
     ·形式语义并重第61-62页
     ·静态动态兼顾第62页
     ·语义语用及句法并举第62-63页
   ·论文对双重否定范畴的划分第63-65页
     ·双重否定范畴的划分第63-64页
     ·语境关联度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语义双重否定的句法体现第66-115页
   ·显性型第66-112页
     ·直陈类第66-86页
     ·隐含类第86-112页
   ·隐性型第112-114页
     ·由隐性否定词构成第112-113页
     ·由隐性否定结构构成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115页
第5章 语用双重否定的句法体现第115-136页
   ·类型型第115-129页
     ·反问类第115-123页
     ·祈使类第123-129页
   ·实例型第129-134页
     ·显性类第129-133页
     ·隐性类第133-134页
   ·小结第134-136页
第6章 双重否定范畴的语义关联及定位第136-149页
   ·语义特征第136-140页
     ·可取消性第136-137页
     ·可推导性第137页
     ·不可分离性第137-138页
     ·非规约性第138-139页
     ·不确定性第139-140页
   ·语义定位第140-144页
     ·语义模糊性第140-142页
     ·语义定位第142-144页
   ·意义载体第144-145页
   ·标记模式第145-148页
     ·有标记和无标记第145页
     ·语义句法及语用上的标记性第145-147页
     ·标记的多分模式第147-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双重否定范畴的语用功能及语用成因第149-159页
   ·语用功能第149-153页
     ·低调陈述第149-151页
     ·超量肯定第151-153页
   ·语用动因第153-158页
     ·莱文森三原则第153-155页
     ·消极礼貌策略第155-156页
     ·回声用法第156-158页
   ·小结第158-159页
第8章 结语第159-164页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59-161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价值第161-162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1页
     ·论文的研究价值第161-162页
   ·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9页
附录1 图表索引第179-180页
附录2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第180-182页
附录3 汉英双重否定范畴及句法体现总表第182-185页
附录4 CCL语料库中与“不无”组合的名词第185-186页
附录5 CCL语料库中与“不无”组合的副词(短语)第186-187页
附录6 BNC语料库中“not without”后常接的名词第187-188页
附录7 荷恩认识性/道义性词算术语用级差表第188-189页
附录8 术语中英文对照表第189-194页
致谢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合性描写原则视域下的语言多义性研究
下一篇: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以有关云南的文艺文化文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