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1 我国雪上技巧运动员训练现状 | 第11页 |
1.1.2 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对于雪上技巧运动员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任务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雪上技巧项目介绍 | 第12-13页 |
1.3.2 我国雪上技巧 | 第13-15页 |
1.3.3 身体姿态控制能力 | 第15-16页 |
1.3.4 功能性训练 | 第16-19页 |
1.3.5 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区别 | 第19-2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2.2.2 观察法 | 第21页 |
2.2.3 实验法 | 第21-22页 |
2.2.5 测试法 | 第22-24页 |
2.2.6 数理统计法 | 第24-25页 |
3 我国雪上技巧运动员功能性训练方案设计 | 第25-31页 |
3.1 我国雪上技巧运动员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特征 | 第25-26页 |
3.2 雪上技巧运动员功能性训练方案设计 | 第26-31页 |
3.2.1 训练的主要目标 | 第26-27页 |
3.2.2 功能性训练的原则 | 第27-28页 |
3.2.3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研究 | 第28-31页 |
4 测试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1-65页 |
4.1 实验前后FMS测试结果研究 | 第31-39页 |
4.1.1 实验前后深蹲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3-34页 |
4.1.2 实验前后跨栏步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4页 |
4.1.3 实验前后弓箭步蹲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4-35页 |
4.1.4 实验前后肩部灵活性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5-36页 |
4.1.5 实验前后主动直腿上抬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6-37页 |
4.1.6 实验前后躯干稳定性俯撑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7-38页 |
4.1.7 实验前后旋转稳定性模式测试成绩分析 | 第38-39页 |
4.2 实验前后雪上技巧运动员静态运动面变化条件下身体姿态控制能力测试结果研究 | 第39-48页 |
4.2.1 俯桥对雪上技巧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影响研究 | 第39-41页 |
4.2.2 仰桥对雪上技巧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影响研究 | 第41-44页 |
4.2.3 侧撑对雪上技巧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研究 | 第44-48页 |
4.3 实验前后雪上技巧运动员动态运动方向变化条件下身体姿态控制能力测试结果研究 | 第48-55页 |
4.3.1 对栏架障碍测试结果的研究 | 第48-50页 |
4.3.2 对折返灵敏跑测试成绩的研究 | 第50-53页 |
4.3.3 对六角形测试成绩的研究 | 第53-55页 |
4.4 实验前后非稳定状态下雪上技巧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测试结果研究 | 第55-65页 |
4.4.1 对试验前后单脚 20cm台阶跳测试结果的研究 | 第55-60页 |
4.4.2 对试验前后单脚沿线四级跳测试结果的研究 | 第60-6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1.1 功能性训练强调对运动神经系统的调控 | 第65页 |
5.1.2 功能性训练注重动作模式训练 | 第65页 |
5.1.3 功能性训练关注训练方式的科学性 | 第65-66页 |
5.2 建议 | 第66-67页 |
5.2.1 雪上技巧功能性训练要与实际现状相结合 | 第66页 |
5.2.2 雪上技巧功能性训练要明确重点 | 第66页 |
5.2.3 雪上技巧功能性训练要与专项密切结合 | 第66页 |
5.2.4 训练要与检验效果相结合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89页 |
附录A FMS功能性运动测试指南与评分标准 | 第71-77页 |
附录B 功能性训练具体方案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