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基础油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润滑机理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柴油机润滑油发展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柴油机润滑油的性能发展第13-17页
        1.2.2 国内柴油机润滑油的性能发展第17-18页
    1.3 基础油分子结构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第18-28页
        1.3.1 试验研究第18-24页
        1.3.2 理论研究第24-28页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8-29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不同分子结构PAO的合成与表征第31-56页
    2.1 催化剂与合成原料选择第32-35页
        2.1.1 催化剂选择第32-34页
        2.1.2 烯烃反应原料的选择第34-35页
    2.2 PAO合成步骤与黏温性能检测第35-38页
        2.2.1 PAO合成步骤第35-37页
        2.2.2 产物黏度与黏度指数的检测第37-38页
    2.3 合成工艺参数对PAO黏度及黏温性能的影响第38-46页
        2.3.1 催化剂组分摩尔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2.3.2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9-41页
        2.3.3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1-43页
        2.3.4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3-44页
        2.3.5 聚合原料含水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4-46页
    2.4 不同分子结构PAO的合成第46-48页
    2.5 PAO分子结构表征第48-55页
        2.5.1 分子结构表征参数第48-50页
        2.5.2 PAO聚合度的检测第50-51页
        2.5.3 PAO样品分子支化度的检测第51-52页
        2.5.4 PAO键接异构及旋光异构的检测第52-55页
    2.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不同分子结构PAO的润滑性能第56-76页
    3.1 稳态润滑下的成膜与减摩性能第56-62页
        3.1.1 试验方法第56-60页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3.2 周期性非稳态往复运动下的成膜性能第62-71页
        3.2.1 试验方法第62-66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6-71页
    3.3 分子结构对润滑油剪切力的影响第71-74页
        3.3.1 试验方法第71-73页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3-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PAO分子结构对润滑性能的影响机理第76-110页
    4.1 分子动力学模拟理论基础第76-81页
        4.1.1 分子动力学的模拟原理第76-77页
        4.1.2 势函数的选取第77-78页
        4.1.3 温度控制方法第78-79页
        4.1.4 边界条件第79-80页
        4.1.5 运动方程求解第80页
        4.1.6 物理量的统计与计算第80-81页
        4.1.7 准确性分析第81页
    4.2 润滑模型建立与计算过程第81-85页
        4.2.1 PAO分子结构的选择与设计第82页
        4.2.2 模拟过程第82-85页
    4.3 PAO分子旋光异构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第85-96页
        4.3.1 旋光异构对剪切应力的影响第85-86页
        4.3.2 旋光异构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第86-88页
        4.3.3 旋光异构对油膜密度分布的影响第88-90页
        4.3.4 旋光异构对油膜速度梯度的影响第90-93页
        4.3.5 旋光异构对油膜温度的影响第93-94页
        4.3.6 旋光异构对分子排列有序性的影响第94-96页
    4.4 PAO分子侧链长短及分布形式对润滑性能影响第96-108页
        4.4.1 分子结构的设计第97-99页
        4.4.2 侧链分布形式对剪切应力的影响第99页
        4.4.3 侧链分布形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第99-100页
        4.4.4 侧链分布形式对油膜密度分布的影响第100-103页
        4.4.5 侧链分布形式对油膜速度梯度的影响第103-105页
        4.4.6 侧链分布形式对油膜温度影响第105-107页
        4.4.7 侧链分布形式对分子排列有序性的影响第107-108页
    4.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5章 不同分子结构基础油的应用研究第110-118页
    5.1 试验方法第110-113页
        5.1.1 基础油与添加剂的选择第110-112页
        5.1.2 试验设备第112-113页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13-116页
        5.2.1 不同基础油的膜厚与摩擦系数第113-114页
        5.2.2 复配润滑油的膜厚与摩擦系数第114-116页
    5.3 基础油与复配润滑油的极压抗磨性能第116-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0页
    6.1 本文结论第118-119页
    6.2 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电线路距离后备保护的整定优化及区域后备保护方案研究
下一篇:船用起重机吊重系统动力学分析与防摆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