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

输电线路距离后备保护的整定优化及区域后备保护方案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运行方式的选择方法第15-16页
        1.2.2 短路电流的快速计算方法第16-17页
        1.2.3 整定计算的简化方法第17-18页
    1.3 广域后备保护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基于电气量的广域后备保护第19-20页
        1.3.2 基于状态量的广域后备保护第20-21页
        1.3.3 层次化的广域保护第21-22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中运行方式的选择方法研究第25-53页
    2.1 概述第25-26页
    2.2 助增系数计算中运行方式的选择问题第26-28页
        2.2.1 助增系数的计算第26-27页
        2.2.2 运行方式的选择第27-28页
        2.2.3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8页
    2.3 基于电源贡献系数的电源运行方式选择方法第28-39页
        2.3.1 电源贡献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28-30页
        2.3.2 关于助增支路的电源贡献系数第30-32页
        2.3.3 电源运行方式的选择方法第32-34页
        2.3.4 最小和最大助增系数的计算流程第34页
        2.3.5 利用迭代计算的改进方案第34-39页
    2.4 助增系数计算中开断单条支路的快速选择方法第39-51页
        2.4.1 稀疏矩阵补偿法第39-41页
        2.4.2 开断单条支路的计算方法第41-43页
        2.4.3 助增系数变化率的计算第43-44页
        2.4.4 开断支路的快速选择方法第44-47页
        2.4.5 算例测试第47-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距离Ⅱ段保护简化整定及区域近后备保护研究第53-75页
    3.1 概述第53-54页
    3.2 距离后备保护的整定问题分析第54-57页
        3.2.1 传统的整定配合方法第54-55页
        3.2.2 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3.2.3 整定简化的思路第56-57页
    3.3 层次化的广域保护研究第57-61页
        3.3.1 广域保护的层次化第57页
        3.3.2 信息源及适用算法第57-58页
        3.3.3 广域保护与就地保护的关系第58-59页
        3.3.4 层次化广域保护方案的设计第59-61页
    3.4 距离Ⅱ段保护简化整定方法及区域近后备保护方案第61-73页
        3.4.1 距离Ⅱ段保护的简化整定方法第61-62页
        3.4.2 区域保护系统的概念和框架第62-63页
        3.4.3 区域近后备保护方案的提出第63-64页
        3.4.4 区域近后备保护的判据第64-66页
        3.4.5 典型故障下的判据分析第66-68页
        3.4.6 区域近后备保护方案的容错性分析第68-70页
        3.4.7 算例测试第70-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考虑简化整定的动作时间自适应区域后备保护研究第75-93页
    4.1 概述第75页
    4.2 距离后备段保护的整定简化第75-78页
        4.2.1 简化整定的趋势和思路第75-77页
        4.2.2 简化整定带来的问题第77-78页
    4.3 动作时间自适应的区域后备保护方案第78-85页
        4.3.1 相邻站的距离保护信息第78-79页
        4.3.2 距离Ⅱ段保护动作时间判据第79-80页
        4.3.3 距离Ⅲ段保护动作时间判据第80-82页
        4.3.4 典型故障下的判据分析第82-84页
        4.3.5 容错性分析第84-85页
    4.4 算例测试第85-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广域后备保护逻辑设计中的待定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第93-115页
    5.1 概述第93-94页
    5.2 广域后备保护的逻辑设计第94-96页
        5.2.1 输入信息量的选择第94页
        5.2.2 保护逻辑框架的构建第94-95页
        5.2.3 待定参数的求解第95页
        5.2.4 保护逻辑的检验与修正第95-96页
    5.3 待定参数的优化方法第96-105页
        5.3.1 广域后备保护逻辑设计中存在的困难第96页
        5.3.2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96-97页
        5.3.3 待定参数的优化模型第97-98页
        5.3.4 动作因子的优化方案第98-101页
        5.3.5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01-105页
    5.4 基于待定参数优化的逻辑设计辅助方法第105-113页
        5.4.1 保护方案概述第105-106页
        5.4.2 保护逻辑的设计第106-108页
        5.4.3 待定参数的优化第108-110页
        5.4.4 算例测试第110-113页
    5.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5-117页
    6.1 总结第115-116页
    6.2 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逆变器并联均流及功率灵活分配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基础油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润滑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