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藻类水华预测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藻类水华机理驱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藻类水华数据驱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蓝藻生长时变系统建模及参数率定 | 第21-30页 |
2.1 蓝藻生长时变系统建模 | 第21-23页 |
2.1.1 蓝藻生长单、双营养盐循环机理建模 | 第21-22页 |
2.1.2 蓝藻生长单、双营养盐循环时变系统建模 | 第22-23页 |
2.2 蓝藻生长时变系统模型参数率定 | 第23-26页 |
2.2.1 基于数值分析和智能进化算法的常值参数率定 | 第23-25页 |
2.2.2 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的时变参数预测 | 第25-26页 |
2.3 模型仿真与验证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蓝藻水华时变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30-53页 |
3.1 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30-35页 |
3.1.1 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 第30-31页 |
3.1.2 分岔理论 | 第31-33页 |
3.1.3 中心流形理论 | 第33-35页 |
3.2 单营养盐循环时变系统模型动力学分析 | 第35-41页 |
3.2.1 基于分岔理论的单营养盐循环时变系统模型动力学分析 | 第35-38页 |
3.2.2 单营养盐循环时变系统模型仿真与验证 | 第38-41页 |
3.3 双营养盐循环时变模型动力学分析 | 第41-52页 |
3.3.1 基于分岔理论和中心流形理论的双营养盐时变系统模型分析 | 第41-47页 |
3.3.2 双营养盐循环时变模型仿真与验证 | 第47-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蓝藻水华时变系统预测 | 第53-58页 |
4.1 蓝藻水华时变系统预测 | 第53-54页 |
4.2 临界点与灾害点结合的水华预警 | 第54页 |
4.3 模型仿真与验证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总结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