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论文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写作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 第22-34页 |
2.1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概述 | 第22-27页 |
2.1.1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特征 | 第23-24页 |
2.1.3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历史沿革 | 第24-26页 |
2.1.4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功能 | 第26-27页 |
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 第27-28页 |
2.2.1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 | 第27-28页 |
2.3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联系 | 第28-29页 |
2.3.1 功能内容相契合 | 第28页 |
2.3.2 根本目标一致性 | 第28-29页 |
2.3.3 受众对象多层次 | 第29页 |
2.4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9-33页 |
2.4.1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2.4.2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表征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 | 第34-41页 |
3.1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成就 | 第34-36页 |
3.1.1 推动了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34-36页 |
3.1.2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 第36页 |
3.2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挑战 | 第36-40页 |
3.2.1 主旋律影视作品市场表现不佳 | 第36-38页 |
3.2.2 大学生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接受度不高 | 第38-39页 |
3.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结合流于形式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挑战的原因 | 第41-48页 |
4.1 主旋律影视作品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 | 第41-43页 |
4.1.1 艺术形式僵化 | 第41页 |
4.1.2 商业与思想的失衡 | 第41-42页 |
4.1.3 影视批评权威性低 | 第42-43页 |
4.2 大学生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接受度低的原因 | 第43-45页 |
4.2.1 国外影视作品的冲击 | 第43页 |
4.2.2 影视传播终端的变化 | 第43-44页 |
4.2.3 大众文化审美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旋律影视作品结合流于形式的原因 | 第45-46页 |
4.3.1 管理机制的缺失 | 第45-46页 |
4.3.2 反馈机制的缺失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 第48-56页 |
5.1 提升主旋律影视作品质量与影响力是核心 | 第48-51页 |
5.1.1 增强主旋律影视作品主创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 第48-49页 |
5.1.2 优化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 | 第49-50页 |
5.1.3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方式 | 第50-51页 |
5.2 加快培养大学生影视文化素养是基础 | 第51-53页 |
5.2.1 普及影视文化知识彰显文化素养 | 第52-53页 |
5.2.2 提升影视审美水平引导影视选择 | 第53页 |
5.3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结合方式是条件 | 第53-55页 |
5.3.1 关注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应用 | 第53-54页 |
5.3.2 关注管理反馈机制在校园网的应用 | 第54页 |
5.3.3 关注高校社交平台官方账号的作用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