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3.2 商誉顺周期效应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及贡献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 盈余管理视角下商誉的会计处理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1.1 影响商誉减值测试行为的因素分析 | 第17-18页 |
2.1.2 商誉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 | 第18-19页 |
2.2 顺周期效应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2.1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 第19页 |
2.2.2 其他相关研究回顾 | 第19-20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3. 商誉会计处理的制度变迁 | 第21-24页 |
3.1 国外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制度变迁 | 第21-22页 |
3.1.1 FASB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制度变迁 | 第21-22页 |
3.1.2 IASB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制度变迁 | 第22页 |
3.2 我国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制度变迁 | 第22-24页 |
4. 盈余管理及顺周期效应双视角下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分析 | 第24-35页 |
4.1 商誉会计处理的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4.1.1“三元”理论 | 第24页 |
4.1.2 实体理论 | 第24-25页 |
4.1.3 会计计量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4.1.4 盈余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4.1.5 顺周期效应理论 | 第28-29页 |
4.2 盈余管理视角下商誉会计处理动机的理论分析 | 第29-33页 |
4.2.1 宏观层面之准则弹性 | 第29-30页 |
4.2.2 中观层面之行业因素 | 第30页 |
4.2.3 微观层面之内部因素 | 第30-32页 |
4.2.4 微观层面之外部因素 | 第32-33页 |
4.3 顺周期效应视角下商誉会计处理后果的理论分析 | 第33-35页 |
5. 盈余管理和顺周期效应双视角下商誉的会计处理研究——基于赛迪传媒商誉减值确认的案例分析 | 第35-60页 |
5.1 案例简介 | 第36-39页 |
5.1.1 赛迪传媒公司简介 | 第36页 |
5.1.2 赛迪传媒商誉的形成过程 | 第36-38页 |
5.1.3 赛迪传媒延迟商誉减值确认案例概况 | 第38-39页 |
5.2 盈余管理视角下赛迪传媒商誉减值确认的动机分析 | 第39-47页 |
5.2.1 宏观层面之准则弹性 | 第40-41页 |
5.2.2 中观层面之行业结构调整 | 第41-43页 |
5.2.3 微观层面之内部动机——撤销深交所“特别处理” | 第43-44页 |
5.2.4 微观层面之外部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外部职能缺失 | 第44-47页 |
5.3 顺周期效应视角下赛迪传媒商誉减值确认的后果分析 | 第47-53页 |
5.3.1 财务报表传导机制下赛迪传媒商誉顺周期效应的衡量 | 第47-49页 |
5.3.2 不同商誉后续计量模式对商誉顺周期效应的抵消效果研究 | 第49-53页 |
5.4 事件研究法下赛迪传媒商誉减值确认的投资者反应分析 | 第53-60页 |
5.4.1 事件日的选取 | 第54页 |
5.4.2 各事件日的投资者反应 | 第54-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2页 |
6.2 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 | 第62-64页 |
6.3 研究局限性 | 第64页 |
6.4 未来研究空间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