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基本概念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国内应用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4 研究资料收集 | 第10-1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概况 | 第12-14页 |
2.1 引言 | 第12页 |
2.2 工程背景及概况 | 第12-14页 |
第三章 施工方案 | 第14-41页 |
3.1 总体施工方案 | 第14页 |
3.2 阶段施工方案 | 第14-16页 |
3.3 各分项施工方案 | 第16-21页 |
3.3.1 移梁支撑体系及施工平台搭设 | 第16页 |
3.3.2 卸移新梁 | 第16-17页 |
3.3.3 新梁临时连接 | 第17-18页 |
3.3.4 顶落新梁 | 第18-19页 |
3.3.5 换梁前准备 | 第19页 |
3.3.6 封锁横移换梁 | 第19-20页 |
3.3.7 完成剩余附属工程施工,拆除钢梁及支架 | 第20-21页 |
3.4 结构受力验算 | 第21-32页 |
3.4.1 临时支架布置 | 第21-23页 |
3.4.2 新制T梁转移到钢管立柱过程中支架结构验算 | 第23-27页 |
3.4.3 新制T梁拖移到墩顶过程中支架结构验算 | 第27-31页 |
3.4.4 支架结构基础验算 | 第31页 |
3.4.5 结构验算结论 | 第31-32页 |
3.5 线路配合施工方案 | 第32-41页 |
3.5.1 线路配合施工内容 | 第32页 |
3.5.2 线路设备防护措施 | 第32-33页 |
3.5.3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 | 第33-38页 |
3.5.4 铁路施工防护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 第41-56页 |
4.1 万能杆件换梁支撑系统 | 第41-44页 |
4.1.1 万能杆件拼装流程 | 第41-42页 |
4.1.2 拼装万能杆件工期具 | 第42页 |
4.1.3 杆件检校工艺 | 第42-43页 |
4.1.4 杆件螺栓要求 | 第43页 |
4.1.5 施工平台 | 第43-44页 |
4.2 φ500 钢管顶落梁支撑体系 | 第44页 |
4.3 同步PLC系统施工 | 第44-52页 |
4.3.1 液压同步顶升系统 | 第44-45页 |
4.3.2 PLC顶升系统的运用实例 | 第45-46页 |
4.3.3 PLC顶升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46-47页 |
4.3.4 同步顶升系统配置表 | 第47页 |
4.3.5 主要技术指标 | 第47-48页 |
4.3.6 工作原理 | 第48-52页 |
4.4 换梁移动系统 | 第52页 |
4.5 换梁动力系统 | 第52-53页 |
4.6 旧钢梁端头等离子切割施工 | 第53-54页 |
4.6.1 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 | 第53页 |
4.6.2 等离子切割机切割 | 第53-54页 |
4.6.3 切割机的使用条件 | 第54页 |
4.7 支座安装施工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施工技术措施 | 第56-65页 |
5.1 质量保证措施 | 第56-58页 |
5.1.1 梁体姿态保证措施 | 第56-57页 |
5.1.2 顶梁保证措施 | 第57页 |
5.1.3 移梁的保证措施 | 第57页 |
5.1.4 落梁的保证措施 | 第57-58页 |
5.1.5 梁就位的精度保证措施 | 第58页 |
5.1.6 滑移轨道安装的精度保证措施 | 第58页 |
5.2 安全保证措施 | 第58-61页 |
5.2.1 同步系统设备安全保证措施措施 | 第58-59页 |
5.2.2 顶梁保证措施 | 第59-60页 |
5.2.3 移梁的保证措施 | 第60页 |
5.2.4 落梁的保证措施 | 第60页 |
5.2.5 高空作业安保措施 | 第60-61页 |
5.3 施工应急措施 | 第61-65页 |
5.3.1 顶升技术应急措施 | 第61页 |
5.3.2 同步控制系统故障应急措施 | 第61-62页 |
5.3.3 移梁不成功梁体返回车站的应急预案 | 第62-63页 |
5.3.4 梁体在移梁中抗倾覆应急预案 | 第63页 |
5.3.5 移梁台车运行故障应急预案 | 第63-64页 |
5.3.6 永久性结构或临时结构受撞损坏应急措施 | 第64页 |
5.3.7 千斤顶液压设备故障 | 第64页 |
5.3.8 监测值超限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页 |
6.3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