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掘进、导巷与支护论文

大变形非对称支护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31页
        1.2.1 软岩工程力学特性及分类第13-16页
        1.2.2 大变形机制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大变形支护研究现状第18-27页
        1.2.4 隧道设计理论概况第27-28页
        1.2.5 非对称变形支护理论研究现状第28-31页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第31-3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31页
        1.3.2 关键技术问题第31-32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2章 软岩变形的流体动力学分析第34-45页
    2.1 方法简介及基本假设第34-35页
        2.1.1 方法简介第34-35页
        2.1.2 基本假设第35页
    2.2 相关参数第35-37页
    2.3 相关概念类比第37-40页
    2.4 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第40-44页
        2.4.1 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力学模型及运动过程第40-41页
        2.4.2 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第41-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隧道非对称大变形特征第45-63页
    3.1 非对称大变形工程实例总结第45-47页
    3.2 龙溪隧道工程概况第47-55页
        3.2.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概要第47-48页
        3.2.2 详勘阶段提出的软岩大变形问题第48-49页
        3.2.3 龙溪隧道围岩实际变形及地应力状况第49-50页
        3.2.4 龙溪隧道地应力状况第50-51页
        3.2.5 基于非对称变形及破坏机理对龙溪隧道大变形的原因分析第51-53页
        3.2.6 龙溪隧道中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实例第53-55页
    3.3 软岩非对称大变形关键部位分析第55-62页
        3.3.1 数值模拟分析第55-57页
        3.3.2 关键部位确定第57-61页
        3.3.3 非对称挤压性大变形破坏过程第61-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隧道非对称大变形的计算与分级第63-76页
    4.1 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量与塑性区半径的关系第63-66页
    4.2 关键部位变形量计算第66-69页
    4.3 关键部位挤压变形范围及涌入量计算第69-71页
    4.4 非对称变形程度第71-72页
    4.5 围岩非对称变形分级第72-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非对称大变形超前应力释放技术设计第76-84页
    5.1 超前应力释放原理第76页
    5.2 非对称大变形超前应力释放方案第76-77页
    5.3 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技术设计及计算第77-79页
        5.3.1 超前释放导洞设计流程第77-79页
        5.3.2 超前释放导洞案例计算第79页
    5.4 超前释放钻孔技术设计及计算第79-83页
        5.4.1 超前释放钻孔技术设计流程和方法第79-81页
        5.4.2 超前钻孔释放钻孔案例计算第81-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非对称变形可缩钢架支护设计第84-97页
    6.1 可缩钢架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第84-86页
    6.2 可缩钢拱架设计流程及方法第86页
    6.3 钢拱架计算简图和承载力分析第86-88页
    6.4 非对称可缩钢架案例设计第88-96页
        6.4.1 钢架受力力分析及截面设计第88-92页
        6.4.2 伸缩量计算第92-93页
        6.4.3 摩阻装置恒阻力计算第93-94页
        6.4.4 缩动后等效预应力计算第94-96页
    6.5 影响可缩钢拱架承载力的因素第96页
    6.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7章 非对称大变形锚固技术设计第97-109页
    7.1 锚杆锚固原理第97页
    7.2 压缝式摩擦型恒阻锚杆设计及计算第97-104页
        7.2.1 恒阻锚杆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第97-99页
        7.2.2 设计方法第99-103页
        7.2.3 恒阻锚杆设计流程第103-104页
    7.3 恒阻锚杆案例设计第104-108页
    7.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8章 大变形非对称联合支护设计第109-118页
    8.1 非对称变形联合支护原则第109-110页
    8.2 非对称变形联合支护机理第110-114页
    8.3 非对称变形联合支护施工步骤第114-115页
    8.4 案例设计第115-117页
    8.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及建议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某水电站上坝公路K0+100~K0+876段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下一篇:既有石太铁路20#桥人工横移梁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