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5页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 第18页 |
2.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 第18-19页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2.1 资产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别 | 第21-25页 |
2.3.1 操作风险 | 第22页 |
2.3.2 流动性风险 | 第22页 |
2.3.3 市场风险 | 第22页 |
2.3.4 信用风险 | 第22-23页 |
2.3.5 利率风险 | 第23-25页 |
第三章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3.1 GZ银行介绍 | 第25-27页 |
3.1.1 信贷业务发展内容 | 第25页 |
3.1.2 经营情况 | 第25页 |
3.1.3 公司治理情况 | 第25-27页 |
3.2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存贷款情况 | 第27-28页 |
3.2.2 信贷业务运作机制方面 | 第28页 |
3.2.3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方面 | 第28-29页 |
3.3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不良贷款持续上升,风险处置压力较大 | 第29-30页 |
3.3.2 缺乏专业化贷款审查组织机构和专业风控人员 | 第30-31页 |
3.3.3 评估手段单一,缺乏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 第31页 |
3.3.4 忽视客户风险评价,缺乏科学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 | 第31-32页 |
3.4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分析 | 第32-35页 |
3.4.1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3.4.2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GZ银行信贷风险评价 | 第35-43页 |
4.1 GZ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理论模型构建 | 第35-38页 |
4.1.1 层次结构模型的运用 | 第35页 |
4.1.2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4.1.3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 第37-38页 |
4.2 GZ银行信贷风险的定量分析 | 第38-40页 |
4.2.1 计算风险指标权重 | 第38-39页 |
4.2.2 确定GZ银行信贷风险危险等级 | 第39-40页 |
4.3 GZ银行信贷风险的层次综合评价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层析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及保障措施研究 | 第43-49页 |
5.1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第43-45页 |
5.1.1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 第43页 |
5.1.2 施行“三权分立”的专业化贷款审查组织架构 | 第43-44页 |
5.1.3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科学风险预警体系 | 第44页 |
5.1.4 强化信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 | 第44-45页 |
5.2 G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 第45-49页 |
5.2.1 增强资金业务盈利能力 | 第45-46页 |
5.2.2 强化合规与内控管理 | 第46页 |
5.2.3 强化内部审计监管工作 | 第46-47页 |
5.2.4 提升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 第47页 |
5.2.5 加强员工培训和绩效管理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