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断层及破碎岩体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断层破碎岩体隧道大变形及其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特点分析 | 第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隧道穿越破碎岩体工程条件分析 | 第21-29页 |
2.1 隧道围岩地质分析 | 第21-22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1.2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22页 |
2.1.4 水文地质 | 第22页 |
2.2 隧道断面及断层条件分析 | 第22-26页 |
2.2.1 隧道断面分析 | 第22-25页 |
2.2.2 断层条件 | 第25-26页 |
2.3 隧道施工方法分析 | 第26-27页 |
2.3.1 留核心土法 | 第26-27页 |
2.3.2 台阶法 | 第27页 |
2.3.3 全断面法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破碎断层带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29-44页 |
3.1 隧道开挖施工工况 | 第29页 |
3.2 计算本构模型 | 第29-31页 |
3.3 力学参数 | 第31页 |
3.4 FLAC3D空间效应模拟 | 第31-33页 |
3.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3.6 现场围岩变形监测分析 | 第39-42页 |
3.6.1 施工控制标准 | 第39-40页 |
3.6.2 施工管理及对策 | 第40-41页 |
3.6.3 拱顶沉降监测 | 第41-42页 |
3.6.4 边墙收敛监测 | 第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过断层带-正常带交界面灾变特性与灾变模式 | 第44-55页 |
4.1 颗粒流计算原理 | 第44-45页 |
4.2 工况设置分析 | 第45-47页 |
4.3 隧道围岩变形分析 | 第47-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隧道穿越断层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 第55-63页 |
5.1 施工现场隧道大变形及其分析 | 第55-57页 |
5.2 破碎岩体隧道施工围岩大变形危害控制方法 | 第57-61页 |
5.2.1 强涌水治理方法及施做工艺 | 第57-58页 |
5.2.2 破碎围岩隧道边墙变形控制方法 | 第58-59页 |
5.2.3 增设套拱及超前管棚大变形控制技术 | 第59-61页 |
5.3 破碎围岩变形较小的隧道安全控制技术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