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 绪论 | 第11-1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2 超超临界锅炉启动系统和汽轮机旁路系统的主要作用 | 第12-14页 |
| 3 本文工作 | 第14-16页 |
| 二超超临界锅炉启动系统及其选型分析 | 第16-62页 |
| 1 概述 | 第16-17页 |
| 2 超超临界锅炉启动特点 | 第17-21页 |
| 3 外置式分离器启动系统 | 第21-25页 |
| 4 内置式分离器启动系统 | 第25-26页 |
| 5 锅炉启动系统设计容量 | 第26-29页 |
| 6 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 | 第29-46页 |
| (1) 并联布置的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 | 第29-39页 |
| (2) 带循环泵及启动期间多余工质排入扩容器的系统(串联布置) | 第39-46页 |
| 7 带361 阀的启动系统 | 第46-52页 |
| (1) 锅炉启动过程 | 第47-48页 |
| (2) 361 阀的运行方式 | 第48页 |
| (3) 汽水分离器储水罐水位控制 | 第48-49页 |
| (4) 汽水膨胀现象 | 第49-51页 |
| (5) 暖管回路 | 第51-52页 |
| 8 简单疏水扩容式的启动系统 | 第52-56页 |
| 9 带启动疏水热交换器的启动系统 | 第56-61页 |
| (1) AN、ANB、AA 阀的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 (2) 姚孟电厂启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第58-61页 |
| 10 启动系统选择原则 | 第61-62页 |
| 三 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旁路系统及其选型分析 | 第62-109页 |
| 1 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的启动运行方式 | 第62-80页 |
| (1) 我国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概况 | 第62-63页 |
| (2) 大容量汽轮机启动方式的分类 | 第63-67页 |
| (3) 不带旁路的高压缸启动方式 | 第67-73页 |
| (4) 带旁路的中压缸启动方式 | 第73-74页 |
| (5) 不带旁路的高压缸启动和带旁路的中压缸启动的分析比较 | 第74-75页 |
| (6) 带两级串连旁路的中压缸启动和带一级旁路的高压缸启动比较 | 第75-80页 |
| 2 汽轮机旁路系统功能 | 第80-86页 |
| (1) 改善机组启动特性及汽机冲转过程中调节和稳定蒸汽参数 | 第80-82页 |
| (2) 停机不停炉功能及实现FCB | 第82-83页 |
| (3) 取代安全门 | 第83页 |
| (4) 滑压跟踪溢流 | 第83页 |
| (5) 全容量高压旁路,大容量低压旁路 | 第83-84页 |
| (6) 确保汽轮机启动的蒸汽品质 | 第84页 |
| (7) 替代冲管 | 第84-85页 |
| (8) 减轻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 | 第85页 |
| (9) 带厂用电功能 | 第85-86页 |
| 3 典型汽轮机旁路系统方案比较 | 第86-91页 |
| (1) 高、低压两级串联旁路系统 | 第86页 |
| (2) 三用阀旁路系统 | 第86-89页 |
| (3) 汽机一级旁路系统 | 第89-91页 |
| 4 汽轮机旁路系统参数选择 | 第91-93页 |
| (1) 高旁阀前参数 | 第91页 |
| (2) 高旁出口参数 | 第91-92页 |
| (3) 低旁阀进口参数 | 第92页 |
| (4) 低旁阀出口参数 | 第92-93页 |
| 5 汽轮机旁路系统容量选择 | 第93-96页 |
| 6 汽轮机旁路系统选择原则 | 第96-98页 |
| 7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旁路系统设计方案 | 第98-109页 |
| (1) 三用阀旁路系统 | 第99-100页 |
| (2) 40%高、低压两级串联旁路系统 | 第100-101页 |
| (3) 25%高压一级旁路系统 | 第101-102页 |
| (4) 三用阀旁路选型计算 | 第102-109页 |
| 1 高旁系统设计及运行模式参数确定 | 第102-106页 |
| 2 再热器安全阀容量选定及低旁运行方式 | 第106-109页 |
| 四 结 论 | 第109-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5-118页 |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