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立题背景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23页
     ·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第14-16页
     ·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第16-1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评价方法第19-21页
     ·黄河流域水沙研究现状第21-23页
     ·小结第23页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目标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区概况第24-31页
     ·地形地貌第25-26页
     ·气候与水文第26-28页
     ·土壤第28页
     ·植被第28-29页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第29-30页
     ·研究区间的划分第30-31页
   ·数据资料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第二章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规律第33-50页
   ·研究方法第33-35页
     ·趋势分析中的Mann-Kendall方法第33页
     ·突变点分析的Pettitt法第33-34页
     ·阶段性分析的距平累积法第34页
     ·历时曲线法第34-35页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第35-43页
     ·来水量变化第35-39页
     ·来沙量变化第39-43页
   ·突变年份前后水沙特征变异第43-49页
     ·突变年份前后水文基本特征第43-44页
     ·突变年份前后水沙频率曲线第44-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周期第50-61页
   ·小波分析方法第50-52页
   ·黄河中游来水量的小波时频分析第52-56页
     ·年来水量小波变换的模平方时频特性分析第53页
     ·年来水量小波变换的实部时频特性分析第53-56页
     ·年来水量变化周期第56页
   ·黄河中游年来沙量小波变换的时频特性分析第56-60页
     ·年来沙量小波变换的模平方时频特性分析第56-57页
     ·年来沙量小波变换的实部时频特性分析第57-59页
     ·年来沙量变化周期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影响因素第61-91页
   ·气候变化分析第61-69页
     ·降水的变化第61-64页
     ·气温的变化第64-69页
   ·人类活动分析第69-76页
     ·生产生活用水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第69-71页
     ·大型水利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第71-74页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第74-76页
   ·降水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影响的评价第76-84页
     ·降水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来水量影响的评价第77-80页
     ·降水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来沙量影响的评价第80-84页
   ·太阳黑子对流域水沙影响的探讨第84-88页
     ·太阳黑子与龙门站年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特征第85页
     ·太阳黑子与年径流、输沙量小波系数的关系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五章 典型支流无定河流域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第91-99页
   ·研究流域概况及资料情况第91-92页
   ·降雨量、径流量、输沙量及其变化趋势第92-94页
   ·不同时期径流、输沙量差异第94-95页
   ·降水量与径流量及输沙量关系演变第95-96页
   ·人类活动对无定河流域水沙的影响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黄河中游来水来沙趋势预测第99-105页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及评价指标第99-101页
     ·GM(1,1)灰色模型预测方法第100页
     ·GM(1,1)灰色拓扑预测方法第100-101页
     ·模型评价第101页
   ·GM(1,1)预测模型第101-102页
   ·GM(1,1)灰色拓扑预测模型群第102-103页
   ·灰色拓扑预测结果分析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05-108页
   ·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与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
下一篇:黄土高原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生态功能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