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两种真菌对甜菊糖的转化及相关酶的分离纯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1.1 甜叶菊与甜菊糖第9-13页
        1.1.1 甜菊糖第9-11页
        1.1.2 甜菊糖的提取第11-12页
            1.1.2.1 浸提第11页
            1.1.2.2 絮凝处理第11页
            1.1.2.3 纯化第11页
            1.1.2.4 组分分离第11-12页
        1.1.3 甜菊糖安全性第12页
        1.1.4 甜菊糖药用价值第12页
        1.1.5 甜菊糖的分析第12-13页
    1.2 甜菊醇的研究第13-15页
        1.2.1 甜菊醇第13页
        1.2.2 甜菊醇的制备第13-14页
        1.2.3 甜菊醇结构修饰第14-15页
        1.2.4 甜菊醇应用前景第15页
    1.3 生物转化第15-17页
        1.3.1 生物转化特点第15-16页
        1.3.2 转化的影响因素第16页
        1.3.3 微生物转化方法第16-17页
    1.4 酶蛋白分离纯化第17-20页
        1.4.1 蛋白质纯化第17页
        1.4.2 材料预处理第17-18页
        1.4.3 蛋白质纯化步骤第18-20页
        1.4.4 纯化蛋白质分析第20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棘孢曲霉转化甜菊糖的研究第22-32页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2-23页
        2.1.1 材料第22页
        2.1.2 菌种第22页
        2.1.3 培养基第22-23页
        2.1.4 试剂第23页
        2.1.5 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液体培养棘孢曲霉转化甜菊糖第23页
        2.2.2 固体培养棘孢曲霉转化甜菊糖第23-24页
        2.2.3 诱导培养棘孢曲霉上清液转化甜菊糖第24页
        2.2.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24页
        2.2.5 质谱条件第24页
        2.2.6 红外光谱分析第24页
        2.2.7 转化产物纯化第24页
        2.2.8 计算方法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3.1 液体培养棘孢曲霉转化甜菊糖第25-26页
            2.3.1.1 液体转化甜菊糖的分析第25-26页
            2.3.1.2 新产物鉴定第26页
        2.3.2 酶液转化甜菊糖结果分析第26-30页
            2.3.2.1 棘孢曲霉酶液转化甜菊糖的HPLC图第26-28页
            2.3.2.2 产物鉴定第28-29页
            2.3.2.3 沉淀物质和上清液中RA纯化第29-30页
        2.3.3 液体诱导棘孢曲霉上清液转化甜菊糖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棘孢曲霉酶系的分离纯化第32-41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3.1.1 菌种第32页
        3.1.2 菌种培养基第32页
        3.1.3 试剂第32-33页
        3.1.4 仪器与设备第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6页
        3.2.1 菌体产酶培养及酶液提取第33页
        3.2.2 棘孢曲霉酶液活力测定第33-34页
        3.2.3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4页
        3.2.4 β-葡萄糖苷酶分析第34页
        3.2.5 酶的盐析及底物转化第34-35页
            3.2.5.1 硫酸铵盐析第34-35页
            3.2.5.2 盐析蛋白质对甜菊糖的转化第35页
        3.2.6 透析第35页
        3.2.7 聚乙二醇浓缩第35页
        3.2.8 离子交换层析第35页
        3.2.9 分子筛层析第35-36页
        3.2.10 酶纯度分析第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3.1 酶活力测定第36页
        3.3.2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36-38页
            3.3.2.1 硫酸铵饱和度的确定第36-38页
            3.3.2.2 蛋白质的电泳第38页
        3.3.3 凝胶过滤层析第38-39页
        3.3.4 离子交换层析第39-40页
        3.3.5 纯化结果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嗜松青霉对甜菊糖的转化第41-49页
    4.1 菌种与原料第41-42页
        4.1.1 菌种与原料第41页
        4.1.2 菌种培养基第41页
        4.1.3 试剂第41页
        4.1.4 仪器与设备第41-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1 液体培养嗜松青霉转化甜菊糖第42页
        4.2.2 固体培养嗜松青霉转化甜菊糖第42页
        4.2.3 高效液相检测第42页
        4.2.4 质谱检测第42-43页
        4.2.5 计算方法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4.3.1 液体培养嗜松青霉的转化第43-45页
        4.3.2 固体培养嗜松青霉的转化第45-47页
        4.3.3 质谱检测分析第47-48页
        4.3.4 沉淀物及上清液分析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不同品种甜叶菊中甜菊糖的分析第49-57页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9页
        5.1.1 材料第49页
        5.1.2 试剂第49页
        5.1.3 仪器第49页
    5.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5.2.1 色谱条件第49-50页
        5.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
        5.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
        5.2.4 线性关系考察第50页
        5.2.5 精密度及重复性实验第50页
        5.2.6 二次提取试验第50页
        5.2.7 甜菊糖量的分析第50-51页
    5.3 结果分析第51-56页
        5.3.1 甜菊糖及RA的HPLC分析第51-52页
        5.3.2 精密度及重复性分析第52页
        5.3.3 甜菊糖的HPLC分析第52-53页
        5.3.4 计算甜菊糖含量第53-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8页
附录第58-59页
论文及专利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达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及其生物合成相关蛋白的原核表达
下一篇: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谱系地理与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