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两个内切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暨MPCA生物转化法探究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第16-18页
第一部分 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两个内切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第18-6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26页
        1.1 纤维堆囊菌简介第20-21页
        1.2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机制第21页
        1.3 纤维素酶的研究第21-24页
            1.3.1 纤维素降解过程概述第21-22页
            1.3.2 内切葡聚糖酶第22-23页
            1.3.3 Ig-like结构域第23-24页
            1.3.4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24页
        1.4 本部分论文开展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So ce56及So0157-2纤维素降解酶类模块结构分析第26-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1 分析软件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S.cellulosum So ce56纤维素降解酶类(内外切酶)模块结构分析第26页
            2.2.2 S.cellulosum So01 57-2纤维素降解酶类(内外切酶)模块结构分析第26-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29页
            2.3.1 S.cellulosum So ce56纤维素降解酶类模块结构分析结果第27-28页
            2.3.2 S.cellulosum So0157-2纤维素降解酶类模块结构分析结果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So0157-2内切葡聚糖酶ScCel8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研究第30-50页
        3.1 实验材料第30-34页
            3.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30页
            3.1.2 培养基第30-31页
            3.1.3 主要实验试剂第31-32页
            3.1.4 主要仪器设备第32-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9页
            3.2.1 内切葡聚糖酶ScCel8A序列分析第34页
            3.2.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6页
            3.2.3 目的蛋白的异源表达及纯化第36-37页
            3.2.4 重组蛋白(r-ScCel8A)酶学性质分析第37-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3.3.1 So0157-2内切葡聚糖酶ScCel8A序列分析第39-40页
            3.3.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1页
            3.3.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1-42页
            3.3.4 目的蛋白的纯化及活性分析第42-43页
            3.3.5 酶学性质分析第43-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So0157-2内切葡聚糖酶ScCel9A异源表达与酶学表征第50-64页
        4.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50页
            4.1.2 培养基第50页
            4.1.3 主要实验试剂第50-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4页
            4.2.1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页
            4.2.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1-53页
            4.2.3 目的蛋白的异源表达及纯化第53页
            4.2.4 酶学性质分析第53-5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1页
            4.3.1 So0157-2内切葡聚糖酶ScCel9A序列分析第54-55页
            4.3.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5-56页
            4.3.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56-57页
            4.3.4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57-58页
            4.3.5 酶学性质分析第58-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二部分 5-甲基吡嗪-2-羧酸生物转化法探究第64-10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66-72页
        1.1 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DMP)第66页
        1.2 5-甲基吡嗪-2-羧酸(5-Methylpyrazine-2-carboxylic acid,MPCA)第66-68页
            1.2.1 5-甲基吡嗪-2-羧酸的基本性质与应用第66-67页
            1.2.2 5-甲基吡嗪-2-羧酸的合成方法第67页
            1.2.3 生物法合成5-甲基吡嗪-2-羧酸的原理第67-68页
        1.3 生物法转化中涉及酶类第68-69页
            1.3.1 二甲苯单加氧酶(XMO)第69页
            1.3.2 苯甲醇氧化酶(BADH)第69页
            1.3.3 苯甲醛氧化酶(BZDH)第69页
        1.4 本部分论文开展思路及研究内容第69-72页
    第二章 恶臭假单胞菌ATCC33015中MPCA的转化第72-82页
        2.1 实验材料第72页
            2.1.1 菌株及培养基第72页
            2.1.2 常用试剂及仪器第72页
        2.2 实验方法第72-75页
            2.2.1 对二甲苯添加方式的探究第72页
            2.2.2 DMP浓度对恶臭假单胞ATCC33015生长的影响第72-73页
            2.2.3 产物MPCA萃取方法探究第73页
            2.2.4 不同悬浮液对底物转化的影响第73-74页
            2.2.5 MPCA标准曲线绘制第74页
            2.2.6 底物DMP的持续添加实验第74-75页
            2.2.7 底物DMP的持续添加实验中底物转化的HPLC定量分析第7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75-80页
            2.3.1 对二甲苯添加方式及适宜添加量结果第75-76页
            2.3.2 DMP适宜添加浓度结果第76页
            2.3.3 产物MPCA萃取结果第76-77页
            2.3.4 不同悬浮液对底物转化的影响结果第77-78页
            2.3.5 MPCA标准曲线第78页
            2.3.6 底物DMP的持续添加实验结果第78-79页
            2.3.7 底物DMP的持续添加实验中底物转化的HPLC定量分析结果第79-80页
        2.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中5-甲基吡嗪-2-羧酸的转化第82-100页
        3.1 实验材料第82-84页
            3.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82页
            3.1.2 培养基第82-83页
            3.1.3 主要实验试剂第83页
            3.1.4 主要实验仪器第83-84页
        3.2 实验方法第84-87页
            3.2.1 xylC、xylM、xylA、xylB基因序列分析第84页
            3.2.2 四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4-86页
            3.2.3 四种表达载体的异源表达第86页
            3.2.4 四种表达载体发酵体系中底物转化及产物鉴定第86-8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7-98页
            3.3.1 xylC、xylM、xylA、xyl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第87页
            3.3.2 pWWO质粒提取结果第87-88页
            3.3.3 四种表达载体构建结果第88-89页
            3.3.4 四种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结果第89-90页
            3.3.5 四种表达载体发酵体系中底物转化及产物鉴定结果第90-98页
        3.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附录第102-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蜡皮蜥的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
下一篇:里氏木霉碳源代谢阻遏与纤维素酶表达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