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内涵和特点 | 第14-17页 |
(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内涵 | 第14-15页 |
1. 突出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 | 第14页 |
2. 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为载体 | 第14页 |
3.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 | 第14页 |
4. 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为目标 | 第14-15页 |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特点 | 第15-17页 |
1. 人本性 | 第15页 |
2. 文化性 | 第15-17页 |
二、注重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 注重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要求 | 第17-18页 |
(二) 注重人文性是改善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需要 | 第18-20页 |
1. 改变教师设计教学内容重课本知识、轻人文素养的现状的需要 | 第18页 |
2. 改变教学方式重讲授、机械训练,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现状的需要 | 第18页 |
3. 改变教学评价单一,缺乏人文关怀的现状的需要 | 第18-19页 |
4. 改变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轻视学生的现状的需要 | 第19页 |
5. 注重人文性是增强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需要 | 第19-20页 |
三、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策略 | 第20-33页 |
(一) 突出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 第20-22页 |
1. 深入理解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第20页 |
2. 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核心目标 | 第20-22页 |
(二) 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 第22-25页 |
1. 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 第22-23页 |
2. 充分利用相关学科教材的人文资源 | 第23-24页 |
3. 广泛选用其他人文资源 | 第24-25页 |
(三) 突出教学过程的人文性 | 第25-26页 |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25-26页 |
2. 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 | 第26页 |
(四) 突出教学方法的人文性 | 第26-28页 |
1. 把握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原则 | 第26-27页 |
2. 突出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具体方法 | 第27-28页 |
(五) 突出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 第28-33页 |
1. 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为评价目标 | 第28-29页 |
2. 重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 | 第29-30页 |
3. 评价方式人性化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