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1.1 东北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存在问题和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1.2.1 东北花岗岩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1.2.2 研究区存在问题 | 第15页 |
1.2.3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7页 |
1.6 本文主要成果 | 第17-1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3页 |
2.1 东北各块体主要特征 | 第19-21页 |
2.1.1 额尔古纳地块 | 第20页 |
2.1.2 兴安地块 | 第20页 |
2.1.3 松辽地块 | 第20页 |
2.1.4 佳木斯地块 | 第20-21页 |
2.1.5 纳兰哈达地块 | 第21页 |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21-23页 |
2.2.1 区域大地构造 | 第21页 |
2.2.2 区域地层 | 第21-22页 |
2.2.3 区域岩浆岩 | 第22-23页 |
3 样品采集和岩石学特征 | 第23-27页 |
3.1 岩芯样品的野外特征 | 第23-25页 |
3.2 岩芯样品岩相学特征 | 第25-27页 |
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4.1 锆石分选及U-Pb定年 | 第27页 |
4.2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 第27页 |
4.3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4.4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 第28-29页 |
5 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特征 | 第29-37页 |
5.1 锆石U-Pb年代学 | 第29页 |
5.2 锆石微量元素 | 第29-33页 |
5.2.1 锆石稀土元素特征 | 第30-33页 |
5.2.2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 第33页 |
5.3 锆石Hf同位素 | 第33-35页 |
5.4 锆石Ti温度计 | 第35-37页 |
6 岩石地球化学 | 第37-42页 |
6.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7-40页 |
6.1.1 晚泥盆世末期花岗岩类(380 Ma-360 Ma) | 第37-38页 |
6.1.2 早侏罗世花岗岩类(180 Ma) | 第38-40页 |
6.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0-42页 |
7 讨论 | 第42-58页 |
7.1 岩石成因 | 第42-46页 |
7.2 岩浆源区特征 | 第46-48页 |
7.3 晚泥盆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 | 第48-53页 |
7.3.1 埃达克岩的岩石成因 | 第49-51页 |
7.3.2 埃达克岩的源区特征 | 第51-53页 |
7.4 构造-岩浆演化 | 第53-58页 |
7.4.1 晚泥盆世构造背景 | 第53-54页 |
7.4.2 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转换 | 第54-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6页 |
附表 | 第76-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