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RISC处理器上CANBus协议的软件实现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现场总线简介第8-9页
    1.2 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第9-10页
        1.2.1 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第9页
        1.2.2 现场总线的优点第9-10页
    1.3 现场总线的发展现状第10-13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3-16页
第2章 CAN协议规范第16-34页
    2.1 CAN的分层结构第16-17页
    2.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第17-18页
        2.2.1 LLC子层功能第17-18页
        2.2.2 LLC帧结构第18页
    2.3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第18-26页
        2.3.1 MAC子层结构功能模型第18-20页
        2.3.2 MAC帧结构第20-24页
        2.3.3 MAC帧编码和发送/接收第24-25页
        2.3.4 媒体访问和仲裁第25-26页
    2.4 错误检测第26-30页
        2.4.1 错误类型第26-27页
        2.4.2 错误界定规则第27-29页
        2.4.3 错误界定的目的第29-30页
    2.5 物理层第30-33页
        2.5.1 物理层功能模型第30页
        2.5.2 CAN总线媒体装置特性第30-31页
        2.5.3 位编码/解码第31-32页
        2.5.4 同步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AVR的CAN协议软件实现第34-64页
    3.1 AT90系列单片机简介第34页
    3.2 AT90S8515单片机介绍第34-40页
    3.3 基于AVR(AT90S8515)的CAN协议软件实现的硬件设计第40-42页
    3.4 CAN协议的软件实现第42-63页
        3.4.1 与CAN协议有关的寄存器定义第42-43页
        3.4.2 数据链路层的软件实现第43-61页
        3.4.3 物理层的软件实现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RS232/CAN智能转换器的设计第64-79页
    4.1 RS232/CAN智能转换器的硬件设计第64-71页
        4.1.1 设计时的总体方案第64页
        4.1.2 主要元件的介绍第64-69页
        4.1.3 硬件电路分析第69-71页
    4.2 RS232/CAN智能转换器的软件设计第71-78页
        4.2.1 主程序第71-75页
        4.2.2 SJA1000的初始化第75-78页
    4.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实验第79-87页
    5.1 实验平台的模型第79页
    5.2 测试程序第79-82页
        5.2.1 下装程序SP12第79-80页
        5.2.2 汇编器ava第80页
        5.2.3 测试程序的描述第80-82页
        5.2.4 软件调试时的关键几点第82页
    5.3 位速率测试第82-85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85页
    5.5 CAN总线协议实现代码的资源占用情况第85-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附录1第91-92页
附录2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夜间限行对福建省高速公路客运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西安市地铁运营对公交车辆配置影响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