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拉曼光谱概述 | 第10-14页 |
1.1.1 拉曼光谱的发现和发展历史过程 | 第10页 |
1.1.2 拉曼光谱的产生原理 | 第10-11页 |
1.1.3 拉曼光谱的特点和优点 | 第11-13页 |
1.1.4 拉曼光谱延伸技术 | 第13-14页 |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14-20页 |
1.2.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现和发展 | 第14-15页 |
1.2.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增强机理 | 第15-17页 |
1.2.3 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 | 第17-18页 |
1.2.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1.3 环糊精修饰的银纳米材料在 SERS 中的研究简介 | 第20-27页 |
1.3.1 环糊精简介 | 第21-22页 |
1.3.2 纳米材料简介 | 第22-23页 |
1.3.3 银纳米粒子的经典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1.3.4 环糊精修饰的银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24-25页 |
1.3.5 环糊精修饰的银纳米材料在 SERS 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测定 6-巯基嘌呤 | 第34-52页 |
2.1 前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2.2.1 试剂 | 第35页 |
2.2.2 仪器装置 | 第35-36页 |
2.2.3 银溶胶的制备 | 第36页 |
2.2.4 β-CD-AgNPs 的制备 | 第36页 |
2.2.5 配制 6-MP 标准溶液 | 第36页 |
2.2.6 配制样品溶液 | 第36-37页 |
2.2.7 样品的实验方法 | 第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2.3.1 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7-38页 |
2.3.2 6-MP 的拉曼光谱 | 第38-40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43页 |
2.3.4 共存物对 SERS 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5 标准曲线和β-CD-AgNPs 的稳定性 | 第44-47页 |
2.3.6 样品分析 | 第47-48页 |
2.4 结论 | 第48-49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第三章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测定盐酸吖啶黄中的应用 | 第52-65页 |
3.1 前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2.1 试剂 | 第53页 |
3.2.2 仪器装置 | 第53-54页 |
3.2.3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3.2.5 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3.3.1 盐酸吖啶黄的拉曼光谱和基底的选择 | 第56-57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7-59页 |
3.3.3 共存物对 SERS 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4 标准曲线 | 第60-61页 |
3.3.5 样品分析 | 第61-62页 |
3.4 结论 | 第62-63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