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872—1914) | 第23-53页 |
2.1 西方数学的启蒙——《中西闻见录》 | 第24-33页 |
2.1.1 《中西闻见录》的创办 | 第25-26页 |
2.1.2 《中西闻见录》主要编者 | 第26-27页 |
2.1.3 《中西闻见录》的办刊宗旨 | 第27页 |
2.1.4 《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内容 | 第27-32页 |
2.1.5 小结 | 第32-33页 |
2.2 私人最早创办的算学杂志——《算学报》 | 第33-45页 |
2.2.1 黄庆澄与《算学报》 | 第33-38页 |
2.2.2 朱宪章等与《算学报》 | 第38-42页 |
2.2.3 傅樵村与《算学报》 | 第42-44页 |
2.2.4 小结 | 第44-45页 |
2.3 国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 | 第45-53页 |
2.3.1 主办者 | 第46-47页 |
2.3.2 办刊宗旨 | 第47-48页 |
2.3.3 数学内容 | 第48-51页 |
2.3.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积累时期(1915—1929) | 第53-92页 |
3.1 社团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肇始——《科学》 | 第54-71页 |
3.1.1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创办 | 第54-55页 |
3.1.2 编辑特色 | 第55-62页 |
3.1.3 《科学》的数学研究 | 第62-64页 |
3.1.4 小结 | 第64-66页 |
3.1.5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 第66-71页 |
3.2 高校理科综合期刊的起源——《数理杂志》 | 第71-83页 |
3.2.1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的创立 | 第72-74页 |
3.2.2 《数理杂志》的创办 | 第74-76页 |
3.2.3 《数理杂志》与数学人才培养 | 第76-81页 |
3.2.4 数学研究内容 | 第81-82页 |
3.2.5 小结 | 第82-83页 |
3.3 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启蒙——《北京大学月刊》 | 第83-92页 |
3.3.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 | 第85-86页 |
3.3.2 《北京大学月刊》数学文章核心作者 | 第86-87页 |
3.3.3 《北京大学月刊》的数学研究 | 第87-90页 |
3.3.4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时期(1930—1935) | 第92-108页 |
4.1 高校创办的第一份数学专业杂志——《数学季刊》 | 第93-99页 |
4.1.1 《数学季刊》的创办 | 第94-95页 |
4.1.2 《数学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第95-97页 |
4.1.3 《数学季刊》的办刊理念 | 第97-98页 |
4.1.4 小结 | 第98-99页 |
4.2 我国自然科学学报的典型——武汉大学之《理科季刊》 | 第99-108页 |
4.2.1 《理科季刊》的创办 | 第100-101页 |
4.2.2 《理科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第101-102页 |
4.2.3 《理科季刊》的数学作者群体 | 第102-103页 |
4.2.4 《理科季刊》的数学研究 | 第103-106页 |
4.2.5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渐趋成熟时期(1936—1949) | 第108-148页 |
5.1 中国数学会的英文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 第108-133页 |
5.1.1 高校的学术支持 | 第109-112页 |
5.1.2 学术团体基础 | 第112-113页 |
5.1.3 中国数学会的成立 | 第113-114页 |
5.1.4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创办 | 第114-118页 |
5.1.5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作者群 | 第118-124页 |
5.1.6 《中国数学会学报》发表的论文 | 第124-130页 |
5.1.7 小结 | 第130-133页 |
5.2 中国数学会中文会刊——《数学杂志》 | 第133-148页 |
5.2.1 《数学杂志》的创办 | 第133-135页 |
5.2.2 《数学杂志》的主要编辑、作者群 | 第135-139页 |
5.2.3 《数学杂志》数学思想传播 | 第139-144页 |
5.2.4 《数学杂志》中的专题性研究 | 第144-146页 |
5.2.5 小结 | 第146-1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9页 |
附录 | 第159-169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169-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