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光通信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 多载波光源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 可见光通信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循环频移结构的多载波光源产生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9-28页 |
2.1 基于循环频移结构的多载波光源产生方案 | 第19-23页 |
2.1.1 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2.1.2 产生原理 | 第20-23页 |
2.2 噪声累积对多载波光源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23-27页 |
2.2.1 激光器线宽对多载波光源性能影响 | 第23-26页 |
2.2.2 ASE噪声累积对多载波光源性能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提高多载波光源质量的改进型方案研究 | 第28-38页 |
3.1 DI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2 改进型多载波光源产生方案 | 第29-33页 |
3.2.1 改进型方案结构 | 第29-30页 |
3.2.2 改进型方案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3.2.3 仿真分析 | 第32-33页 |
3.3 实验系统搭建 | 第33-37页 |
3.3.1 实验步骤及实验过程 | 第33-35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可见光通信基础 | 第38-54页 |
4.1 可见光通信基础 | 第38-43页 |
4.1.1 LED工作原理 | 第38-40页 |
4.1.2 系统链路及信道分析 | 第40-42页 |
4.1.3 接收机 | 第42-43页 |
4.2 通信协议 | 第43-52页 |
4.2.1 以太网 | 第43-47页 |
4.2.2 串口通信 | 第47-51页 |
4.2.3 利用串口实现实时可见光通信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功能对称结构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研究 | 第54-62页 |
5.1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54-56页 |
5.1.1 基本原理 | 第54-55页 |
5.1.2 等效模型及性能 | 第55-56页 |
5.2 功能对称结构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56-61页 |
5.2.1 基本原理 | 第56-58页 |
5.2.2 实验系统搭建 | 第58页 |
5.2.3 实验步骤及结果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缩略字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