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Ⅰ.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社会需要 | 第11页 |
1.1.2 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1-12页 |
1.1.3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Ⅱ.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实证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实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Ⅲ. 实验用的教学模式 | 第18-26页 |
3.1 教学内容 | 第18页 |
3.2 教学方法 | 第18页 |
3.3 教学材料 | 第18页 |
3.4 教学步骤 | 第18-23页 |
3.4.1 写前信息输入阶段 | 第18-20页 |
3.4.2 写作信息输出阶段 | 第20-22页 |
3.4.3 写后反思阶段 | 第22-23页 |
3.5 教案样例 | 第23-26页 |
Ⅳ.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6-28页 |
4.1 研究群体 | 第26页 |
4.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6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4.4 研究设计 | 第26-27页 |
4.5 研究工具 | 第27页 |
4.5.1 研究用的教学方法 | 第27页 |
4.5.2 研究工具 | 第27页 |
4.6 研究步骤 | 第27-28页 |
Ⅴ.结果分析 | 第28-39页 |
5.1 实验前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 第28-34页 |
附录1 | 第28-29页 |
附录2 | 第29-30页 |
5.1.1 学生情绪状态(附录一1-5题)的调查结果 | 第30-31页 |
5.1.2 学生参与状态(附录一6-7题)的调查结果 | 第31页 |
5.1.3 学生交往状态(附录一8-10题)的调查结果 | 第31-32页 |
5.1.4 学生思维状态(附录一11-13题)的调查结果 | 第32-34页 |
5.2 实验后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 第34-39页 |
5.2.1 参与状态的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 第34-35页 |
5.2.2 思维状态的改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能力有提高 | 第35-36页 |
5.2.3 交往状态的改变:学生课堂交流加强,课堂氛围更民主、和谐 | 第36-37页 |
5.2.4 情绪状态的改变:学习愉悦度提高 | 第37页 |
5.2.5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 第37-39页 |
Ⅵ. 解决办法 | 第39-42页 |
6.1 培养写作意识和兴趣 | 第39页 |
6.2 夯实听说读写基础教学 | 第39-40页 |
6.3 训练写作知识和技巧 | 第40页 |
6.4 优化作文批改和评奖 | 第40-42页 |
Ⅶ. 结语 | 第42-45页 |
7.1 研究发现 | 第42-43页 |
7.1.1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与自信心 | 第42页 |
7.1.2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42页 |
7.1.3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42页 |
7.1.4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42-43页 |
7.2 教学启示 | 第43页 |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3-44页 |
7.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44-45页 |
7.4.1 扩大研究试点范围 | 第44页 |
7.4.2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 | 第44页 |
7.4.3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