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l miRNA——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 | 第14-21页 |
1.1 miRNA的发现 | 第14页 |
1.2 miRNA的特征 | 第14-16页 |
1.3 miRNA的生物合成 | 第16-17页 |
1.4 miRNA的调控方式 | 第17-18页 |
1.5 植物miRNA的生物功能 | 第18-21页 |
2 小RNA与植物免疫 | 第21-26页 |
2.1 miRNA在PAMP中的作用 | 第22页 |
2.2 病原菌对miRNA途径的抑制作用 | 第22-23页 |
2.3 内源siRNA在ETI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2.4 内源小RNA在其它病原和植物互作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2.5 小RNA与甲基化 | 第26页 |
3 miRNA的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3.1 miRNA的获得 | 第27-29页 |
3.2 miRNA的表达检测 | 第29-30页 |
3.3 miRNA的功能验证 | 第30-31页 |
3.4 miRNA的靶基因研究 | 第31-32页 |
4 植物黄萎病及其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4.1 黄萎病抗病相关基因 | 第33-34页 |
4.2 乙烯在植物与黄萎病菌互作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4.3 黄萎病菌引起的植物生理生化和组织抗性 | 第35-36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miRNA的预测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1.1 相关数据库 | 第38页 |
1.2 相关应用软件 | 第38页 |
1.3 茄子miRNA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 | 第38-40页 |
1.4 靶基因的预测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2.1 预测的茄子miRNA | 第40-43页 |
2.2 茄子miRNA特性 | 第43-44页 |
2.3 茄子miRNA靶基因预测 | 第44-45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高通量测序鉴定茄子miRNA | 第46-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 植物材料、菌种和侵染方法 | 第46-47页 |
1.2 小RNA文库的制备和测序 | 第47页 |
1.3 小RNA测序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1.4 新miRNA的预测 | 第48页 |
1.5 靶基因预测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2.1 茄子中小RNA的高通量测序 | 第48-50页 |
2.2 已知miRNA和进化保守性 | 第50-51页 |
2.3 在茄子中检测到的新miRNA | 第51-53页 |
2.4 茄子中miRNA靶序列的预测 | 第53-5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4-56页 |
3.1 茄子小RNA进化的保守性 | 第54页 |
3.2 茄子中预测的新miRNA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黄萎病菌胁迫下茄子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56-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1.1 植物材料、菌种和侵染方法 | 第57页 |
1.2 激素处理 | 第57页 |
1.3 病情统计分析 | 第57页 |
1.4 差异表达的miRNA的分析统计 | 第57-58页 |
1.5 实验验证miRNA及相应靶基因:表达 | 第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2.1 受黄萎病菌诱导差别表达的miRNA | 第58-61页 |
2.2 茄子中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61-64页 |
2.3 对生长素运输的药理性抑制导致黄萎病病菌感染增加 | 第64-66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miR482介导的沉默级联反应参与马铃薯对黄萎病的响应 | 第68-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1.1 材料、菌种和载体 | 第69页 |
1.2 miRNA前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9页 |
1.3 马铃薯的遗传转化 | 第69-70页 |
1.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70页 |
1.5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及抗病性分析 | 第70页 |
1.6 分析统计所用软件及数据库 | 第70-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2页 |
2.1 马铃薯miR482e响应大丽轮枝菌的侵染 | 第71-73页 |
2.2 马铃薯miR482e过表达植株对大丽轮枝菌更加敏感 | 第73-74页 |
2.3 miR482家族成员调控NBS-LRR型抗病基因 | 第74-78页 |
2.4 miR482e起始tasiRNA的产生 | 第78-82页 |
2.5 miR482e引起tas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 | 第82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受黄萎病诱导表达基因StoL13a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84-10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1.1 植物材料、菌种和处理方法 | 第84-85页 |
1.2 野生茄子L13a的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85页 |
1.3 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 | 第85页 |
1.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85-86页 |
1.5 转基因植株病情统计分析 | 第86页 |
1.6 病菌总量检测 | 第86页 |
1.7 组织化学染色 | 第86页 |
1.8 抗氧化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 第86-87页 |
1.9 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100页 |
2.1 StoL13a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 第87-89页 |
2.2 StoL13a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89-90页 |
2.3 StoL13a的表达响应大丽轮枝菌侵染及不同激素的处理 | 第90-92页 |
2.4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分析 | 第92-94页 |
2.5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抗氧化分析 | 第94-95页 |
2.6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5-100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100-102页 |
全文结论 | 第102-104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6页 |
附录 | 第126-156页 |
附录一 图表 | 第126-149页 |
附录二 实验方法 | 第149-154页 |
附录三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 第154-15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