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细菌纲论文--真细菌目论文

根瘤菌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及共生岛水平转移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 总论第11-13页
    2 根瘤菌与植物间的信号传导第13-24页
        2.1 结瘤初期的信号交流第13-17页
        2.2 侵入线的形成模式及混合菌种瘤体形成机理第17-19页
        2.3 Nod Factor从侵入线形成后到瘤体形成阶段需要持续性发挥作用第19-20页
        2.4 固氮调控机理第20-23页
        2.5 定型根瘤与不定型根瘤第23-24页
    3 根瘤菌-豆科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第24-26页
        3.1 互利共生关系形成机理第24-25页
        3.2 宿主植物对共生突变株的选择压力第25页
        3.3 植株的制裁措施的局限性第25-26页
    4 根瘤菌竞争性结瘤第26-28页
        4.1 竞争性结瘤的意义和目的第26页
        4.2 根瘤菌基因调控对竞争性结瘤的影响第26-28页
        4.3 根瘤菌MsiR/MsiA基因调控对竞争性结瘤的影响第28页
    5 共生岛的水平转移第28-31页
        5.1 原核生物进化——基因水平转移(HGT)第28-29页
        5.2 根瘤菌中共生岛的转移第29-31页
第二章 菜豆根瘤菌NODB与NIFA突变株构建及生理学实验条件确立第31-53页
    1 前言第31-3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2.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50页
        3.1 nodB和nifA中间片段融合载体构建第40-41页
        3.2 nodB和nifA基因敲除载体构建第41-42页
        3.3 框内缺失及中间片段融合菌株的获得第42-43页
        3.4 突变株与野生型株的生长曲线测定第43-44页
        3.5 ::nodB和::nifA突变株在离体和根际条件下的回复率第44-45页
        3.6 混合接种过程中的抗生素使用浓度第45-47页
        3.7 确定菜豆种子品系第47页
        3.8 确定生理学实验所需的最适的接种浓度第47-48页
        3.9 乙烯乙炔分离条件的确定第48-50页
    4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三章 NODB和NIFA基因在结瘤过程中的作用第53-71页
    1 前言第53-5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2.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2.2 实验方法第55-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68页
        3.1 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的结瘤形态第58-59页
        3.2 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的瘤体生理表型第59-60页
        3.3 nodB突变株在结瘤过程中的竞争能力第60-61页
        3.4 ::nodB突变株在结瘤过程中回复率第61-62页
        3.5 nodB突变株各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测定第62-63页
        3.6 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的结瘤形态第63-64页
        3.7 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条件下的瘤体生理表型第64-65页
        3.8 nifA突变株在结瘤过程中的竞争能力第65-66页
        3.9 ::nifA突变株在结瘤过程中回复率第66-67页
        3.10 nifA突变株固氮酶活性第67-68页
        3.11 nifA突变株各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测定第68页
    4 小结与讨论第68-71页
第四章 田菁固氮根瘤菌ORS571共生岛的水平转移及其生理功能研究第71-91页
    1 前言第71-7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2-78页
        2.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2.2 实验方法第73-7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3.1 共生岛水平转移接合频率及转移长度的确定第78-80页
        3.2 共生岛的环化及插入位点第80-83页
        3.3 共生岛在受体菌株中插入位点的确定第83-85页
        3.4 共生岛上转移酶和转座酶水平转移的影响第85-86页
        3.5 结瘤因子检测第86-88页
        3.6 植物学试验第88-89页
    4 小结与讨论第89-91页
第五章 中慢生天山根瘤菌根际MSIR/MSIA竞争系统调控蛋白MSIR功能研究第91-103页
    1 前言第91-9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2-96页
        2.1 实验材料第92-93页
        2.2 实验方法第93-9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6-100页
        3.1 MsiR二聚体化及结合到msiA启动子区域条件的确定第96-97页
        3.2 MsiR蛋白氮端碳端氨基酸缺失对MrtR蛋白功能的影响第97-99页
        3.3 不依赖于刀豆氨酸的MsiR组成型突变子的筛选第99-100页
    4 小结与讨论第100-103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03-105页
本文创新点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附录一 文中所用缩写第119-121页
附录二 文中所用的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121-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典型水稻土剖面细菌生物多样性及其矿物风化效应研究
下一篇:茄子黄萎病防卫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miR482、StoL13a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