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体全息 DWDM 器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论文的来源和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体全息光栅的基础理论 | 第13-27页 |
2.1 体光栅与布拉格衍射 | 第13-14页 |
2.2 体全息 DWDM 器件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2.3 Kogelnik 耦合波理论 | 第15-21页 |
2.4 二维耦合波理论 | 第21-26页 |
2.4.1 折射率光栅的形成 | 第22-23页 |
2.4.2 光栅的衍射—布拉格衍射范畴 | 第23-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二维耦合波理论的再探讨 | 第27-40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二维耦合波微分方程的解 | 第28-31页 |
3.3 Kogelnik 耦合波理论与二维耦合波理论的简要比较 | 第31-33页 |
3.4 基于二维耦合波理论的衍射特性的再研究 | 第33-38页 |
3.4.1 无吸收的平面波光栅在布拉格匹配条件下的衍射效率 | 第33-34页 |
3.4.2 有吸收光栅的衍射效率与光栅强度的关系 | 第34-35页 |
3.4.3 有吸收光栅的衍射效率与光栅尺寸比的关系 | 第35-36页 |
3.4.4 光栅布拉格选择性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体全息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衍射特性的优化设计 | 第40-47页 |
4.1 体光栅的峰值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 | 第40-44页 |
4.1.1 峰值衍射效率 | 第41-43页 |
4.1.2 波长选择性 | 第43-44页 |
4.2 体全息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衍射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体光栅衍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47-60页 |
5.1 记录材料的光谱透过率响应 | 第47-48页 |
5.2 不同光栅尺寸比下体光栅的角度选择性实验 | 第48-53页 |
5.2.1 角度选择性的实验测量分析 | 第49-51页 |
5.2.2 不同光栅尺寸比下体光栅的选择角实验 | 第51-53页 |
5.3 一种新颖的基于体全息的波分复用器件方案及其实现 | 第53-59页 |
5.3.1 短波长记录、长波长读出实验方案 | 第53-57页 |
5.3.2 光栅读出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