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调制技术与调制器、解调技术与解调器论文--调制技术与调制器论文

光纤声电光调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工作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8-9页
    1.3 调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9-10页
    1.4 具体研究工作第10-14页
        1.4.1 声电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和衍射效率计算公式第10-11页
        1.4.2 最佳晶体和最佳工作模式第11页
        1.4.3 反常声光互作用几何关系第11-12页
        1.4.4 压电换能器的最佳镀膜结构第12页
        1.4.5 光纤声电光调制器的设计第12页
        1.4.6 光纤声电光调制器的性能测试第12-14页
第2章 光纤声电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第14-22页
    2.1 声光互作用的分类第14-15页
        2.1.1 正常声光衍射和反常声光衍射第14-15页
        2.1.2 喇曼-奈斯衍射和布拉格衍射第15页
    2.2 声光器件的带宽第15-16页
    2.3 声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的普遍形式第16-18页
    2.4 光纤声电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第18-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最佳声电光工作模式第22-34页
    3.1 电光效应模式第22-26页
        3.1.1 电场沿 z 轴模式第23-24页
        3.1.2 电场沿 y 轴模式第24-25页
        3.1.3 电场沿 x 轴模式第25-26页
    3.2 声光效应模式第26-31页
        3.2.1 声沿 x 轴、电沿 y 轴、光沿 z 轴模式第26-29页
        3.2.2 声沿 y 轴、电沿 x 轴、光沿 z 轴模式第29-31页
    3.3 结果分析第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4页
第4章 铌酸锂反常声光互作用几何关系第34-58页
    4.1 入射光偏振态对带宽的影响第34-35页
    4.2 反常声光互作用几何关系第35-38页
        4.2.1 衍射角第36-37页
        4.2.2 衍射光折射率第37页
        4.2.3 入射角第37-38页
        4.2.4 超声波极值频率第38页
        4.2.5 声光优值第38页
    4.3 几何关系参数的计算第38-57页
        4.3.1 xoz 面内的几何关系参数第38-49页
        4.3.2 yoz 面内的几何关系参数第49-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压电换能器的最佳镀膜结构第58-66页
    5.1 镀层结构和参数第58-60页
    5.2 镀层传递矩阵第60页
    5.3 换能器外部参量第60-61页
    5.4 换能器损耗第61-62页
        5.4.1 损耗定义第61页
        5.4.2 损耗计算第61-62页
    5.5 镀层的材料和厚度第62-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光纤声电光调制器的设计第66-72页
    6.1 调制器的主要指标第66-67页
    6.2 压电换能器尺寸第67-69页
        6.2.1 换能器长度第67-68页
        6.2.2 换能器厚度第68-69页
        6.2.3 换能器宽度第69页
    6.3 声电光晶体尺寸第69-71页
    6.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7章 光纤声电光调制器的性能测试第72-88页
    7.1 吸收电功率的频率特性第72-74页
    7.2 衍射光强的频率特性第74-81页
    7.3 调制曲线第81-86页
        7.3.1 衍射效率随输入电功率变化的调制曲线第81-84页
        7.3.2 衍射效率随直流电压变化的调制曲线第84-86页
    7.4 主要性能指标第86-87页
    7.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下一篇:用于波分复用的体全息器件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