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ABEEMσπ/MM应用于溶剂化自由能、结合自由能及分子识别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序言第12-35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分子模拟方法概述第12-33页
        1.2.1 量子力学方法第12-13页
        1.2.2 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13-14页
        1.2.3 分子力学方法第14-21页
            1.2.3.1 分子力场作用项的一般式第14-21页
        1.2.4 统计力学方法第21页
        1.2.5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1-33页
            1.2.5.1 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第22-25页
            1.2.5.2 初始化第25-26页
            1.2.5.3 粒子的受力第26-27页
            1.2.5.4 积分步长的选取第27页
            1.2.5.5 周期性边界条件第27-28页
            1.2.5.6 非键相互作用的处理第28-31页
            1.2.5.7 分子动力学计算流程第31-32页
            1.2.5.8 分子动力学模拟平衡状态第32页
            1.2.5.9 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综第32-33页
    1.3 ABEEMσπ浮动电荷力场模型第33-35页
        1.3.1 ABEEMσπ模型简介第33-34页
        1.3.2 ABEEMσπ浮动电荷力场形式第34页
        1.3.3 ABEEMσπ/MM浮动电荷力场的参数第34-35页
第2章 利用ABEEMσπ/GB/SA方法计算分子的溶剂化自由能第35-61页
    2.1 前言第35-36页
    2.2 显示溶剂模型第36-38页
    2.3 连续介质模型第38-48页
        2.3.1 Born与Onsager模型第38-40页
        2.3.2 表面加和模型第40页
        2.3.3 泊松-玻耳兹曼方法第40-42页
        2.3.4 GB/SA模型第42-46页
        2.3.5 其它计算方法第46-48页
    2.4 计算方法第48-51页
        2.4.1 电荷计算第48-50页
        2.4.2 参数化第50-51页
    2.5 计算结果第51-60页
        2.5.1 小分子的溶剂化自由能第51-55页
        2.5.2 与其它方法的比较第55-58页
        2.5.3 ABEEMoσπ/GB/SA方法计算准确的原因讨论第58-59页
        2.5.4 二肽和蛋白质片断的溶剂化自由能第59-60页
    2.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基于ABEEMσπ/MM-GB/SA方法计算受体和配体的结合自由能第61-88页
    前言第61页
    3.1. 定量构效关系方法第61-62页
    3.2 基于经验方程的自由能计算方法第62-63页
    3.3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自由能第63-67页
        3.3.1 自由能微扰(free energy perturbation FEP)方法第64页
        3.3.2 热力学积分(thermodynamic integration TI)方法第64-65页
        3.3.4 基于主方程的自由能计算方法第65-67页
    3.4 熵效应第67-68页
        3.4.1 熵效应对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第67-68页
            3.4.1.1 疏水作用——有利的熵变第67-68页
            3.4.1.2 转动和平动自由度受阻——不利的熵变第68页
            3.4.1.3 构象限制——不利的熵变第68页
    3.5 ABEEM σπ/MM-GB/SA计算结合自由能方法的建立第68-69页
    3.6 合成受体与多肽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第69-72页
        3.6.1 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过程第69-70页
        3.6.2 体系平衡的判断—均方根偏差(root-mean-square deviations,RMSD)分析第70页
        3.6.3 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第70-71页
        3.6.4 讨论第71-72页
    3.7 酶的简介第72-75页
        3.7.1 丝氨酸蛋白酶水解机理第73-75页
    3.8 胰蛋白酶与其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第75-77页
    3.9 搭建初始结构第77-78页
    3.10 模拟细节第78-79页
    3.11 模拟结果分析第79-87页
        3.11.1 RMSD与RMSF分析第79-80页
        3.11.2 键长、键角第80-81页
        3.11.3 回旋半径第81-82页
        3.11.4 结合自由能第82-83页
        3.11.5 能量分析第83-84页
        3.11.6 活性部位分析第84-86页
        3.11.7 配体分析第86-87页
    3.12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受体与配体的分子识别第88-106页
    4.1 前言第88-89页
    4.2 分子识别原理第89-92页
        4.2.1 锁-钥学说第90页
        4.2.2 诱导契合学说第90页
        4.2.3 构象选择模型第90-91页
        4.2.4 占领学说第91-92页
    4.3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第92-95页
        4.3.1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第92页
        4.3.2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第92-93页
        4.3.3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第93页
        4.3.4 诱导作用第93页
        4.3.5 氢键第93-94页
        4.3.6 电荷转移第94页
        4.3.7 π-π堆叠第94页
        4.3.8 范德华作用力第94-95页
        4.3.9 疏水效应第95页
    4.4 分子识别中的立体化学因素第95页
    4.5 体系的选择第95-96页
    4.6 计算方法第96-97页
    4.7 模拟细节第97页
    4.8 识别过程第97-101页
    4.9 能量分析第101-102页
    4.10 复合物结构第102-103页
    4.11 主链和侧链的柔性第103-104页
    4.12 表面积第104-105页
    4.13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5章 ABEEM AMMONIA-8P浮动电荷力场模型的建立第106-137页
    5.1 理论背景第106-107页
    5.2 计算方法第107-108页
    5.3 计算结果第108-117页
        5.3.1 单体第108-109页
        5.3.2 二聚体第109-112页
            5.3.2.1 结构参数第110页
            5.3.2.2 1维、2维势能面第110-112页
        5.3.3 (NH_3)_n(n=3-5)结构与能量第112-114页
            5.3.3.1 三聚体第113页
            5.3.3.2 四聚体第113-114页
            5.3.3.3 五聚体第114页
        5.3.4 偶极矩第114-115页
        5.3.5 增加结合能第115页
        5.3.6 频率第115-117页
    5.4 动力学性质第117-136页
        5.4.1 键长与键角(bond length and bond angle)第117-123页
        5.4.2 电荷分布第123-133页
        5.4.3 径向分布函数(RDF)第133-136页
    5.5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结束语第149-150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椒籽仁油制取及其深度开发研究
下一篇:ABEEMσπ/MM应用于酶与配体的自由能计算及β-发夹水溶液的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