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调审分离诉讼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7-8页
一、难以忘怀的现实:调审合一的司法实践困境第8-12页
    (一) 尴尬场景——典型案例现隐患第8-9页
    (二) 法官困惑——双重身份界难析第9-10页
    (三) 公众质疑——司法权威受重创第10-12页
二、调审分离诉讼模式的正当性第12-21页
    (一) 调解与审判的不同面相第12-14页
        1、调解自愿,审判强制第12页
        2、调解互谅互让,审判非黑即白第12-13页
        3、调解化解矛盾,审判宣告规则第13页
        4、调解达成合意,审判严格遵守法律第13-14页
    (二) 调审分离的现实价值第14-18页
        1、自愿合法调解,突破强制怪圈第14-15页
        2、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两个效果统一第15-16页
        3、缓解司法压力,减轻当事人诉累第16页
        4、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第16-17页
        5、队伍职业化发展,培育精英法官第17-18页
    (三) 时代背景第18-21页
        1、深处司法改革浪潮第18-19页
        2、改革之重要课题第19-21页
三、调审分离的国内外实践第21-30页
    (一) 他山之石——域外调审分离模式考察第21-24页
        1、美国第21-22页
        2、欧洲第22-23页
        3、日本第23-24页
    (二) 实践探索——我国调审分离试点经验总结第24-30页
        1、试点模式第24-27页
        2、试点成效第27-28页
        3、问题与反思第28-30页
四、调审分离诉讼模式的制度建构第30-36页
    (一) 分离模式:设置调解室,专司案件调解第30-31页
    (二) 程序转换:确定流转程序,完善衔接环节第31-32页
    (三) 人员调配:创主体多元化,纳专业技术人才第32-33页
    (四) 案件范围:类型化分流,针对性调解第33-34页
    (五) 考评机制:科学绩效考核,合理压力下调解第34-35页
    (六) 调解履行:强制执行,必支付诚信缺失代价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材企业生产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立法研究